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從大清起步 郵政的發展與青島的歷史重疊(圖)

2015-01-06 10:02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前一段時間,看過一則報道:小學生對于人們之前寫信很不理解,認為明明有電子郵箱、有微信,為何還要寫信?這則新聞讓記者思考良久,過去的傳統形式現在已經逐漸失去實用性,但它的價值不容忽視 。新年伊始,中國傳統的春節也即將來臨 ,人們更看重的是親情和友情的互動交流,而信件在這方面曾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期,我們從郵政歷史角度,打量信件和包裹對青島發展、對百姓生活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蹣跚起步 從信鴿驛站到郵電初現

  尋訪青島郵局的蹤跡,記者決定首先從青島郵電博物館開始。走進展覽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驛站。古色古香的門樓,還原出歷史的痕跡。上書一副對聯:上聯是告至告去之役不絕于道 ,下聯是送往迎勞之禮無曠于日,橫批為驛站。

  驛站是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地方。現在的年輕人不能想象沒有手機、電腦網絡的日子里,如何與親朋好友交流,戰爭之時如何傳遞情報。其實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在古代,人們用于傳輸信息的手段有很多,常見的有烽火狼煙、快馬驛站、漂流瓶以及信號燈、信鴿等。到了秦漢時期,在鄉村每十里為一亭設亭長,掌管治安警衛,治理民事 ,類似于現在的郵政所和派出所,政府郵件的收發傳遞亦由其承擔。

  此時,老百姓的信件交流主要是靠托人遞送。能夠促成郵政發展的主要是政府和軍隊的信函要求。因而除了前面提到的長亭,青島郵電文化愛好者趙捧剛通過查閱《平度志》發現,青島地區最早的驛站在平度,名叫灰埠驛,是現存地方志中唯一一個記錄的驛站,“以前的驛站都以地名命名,比如姑蘇驛等,它有兩大功能:政府招待所和機要局。”博物館對聯選自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館驛使壁記》,譯為公文在大道上來往不絕,送往迎來的官差不閑一日 ,是趙捧剛找人制作的,“當年的驛站沒有這么宏偉,房子上插上三角龍旗就是標志”。

  青島郵電真正開啟始于大清王朝,據《膠澳志》記載,“我國于1890年春始設郵局于青島,兼轄青、萊 、沂、膠境內之十二分局,雇用郵差分班走遞”。“1890年冬,濟南設立全省管理局,青島始改為分局”。1893年,清政府在膠澳設置軍事防護后,青島成為海邊重鎮,當年,為加強北洋大臣、山東巡撫與駐防膠澳清軍章高元部的通信聯絡,清政府在膠澳總兵衙門的楊家村(今天登州路一帶)設立了第一個近代通信機構——膠澳電報房,僅有一名電報生,專為清軍所用,附設沿海軍事電信、沿線駐軍與總兵衙門之間通信,標志著青島郵電的建置。

  德國入侵 大清郵政與德國郵局并行

  郵電博物館所在地一座哥特式紅色建筑,它位于安徽路5號,1900年由德國漢堡阿爾托納區FH施密特公司建造,1901年竣工使用。這所大樓是德國郵局舊址,它的出現,是德國入侵青島后的標示性建筑之一。

  青島郵政的發展從雛形到蹣跚起步,與國內的大環境相輔相成,因而也正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沒有想到,德國列強的入侵徹底改變了郵政發展的態勢和格局。

  1897年11月,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以巨野教案為由,大舉入侵青島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從此青島成為了德國殖民地。青島各行各業,包括郵政在內,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就在這一年,兩國簽訂了《中德郵政局議定互濟郵件暫行章程》,規定中德可在膠澳各自設置郵政、電報機構,自主管理經營,形成了特有的中、德郵電系統共存的局面。表面看似“公平公正”互不相干,但事實并非如此,清政府雖然可以在青島的租界設置郵政、電報機構,但處處受制于人,其業務量和影響力均無法與德國抗衡。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長、青島集郵文化研究會理事長趙建告訴記者,當時大清國郵政所屬的膠州郵界在青島租借地只有互換局而無收寄局,唯在租借之外的地區設有諸多郵局或代辦所,收寄與投遞各項郵件。

  即便如此,大清郵政還是有了初步的發展。1898年,大清郵政在膠澳開辦包裹業務,首次印發明信片,并開辦匯兌業務。記者在博物館中看到了一張照片,一位肩挑包裹的清朝郵遞員行走在長路之上,他包裹上標注著至威海衛的字樣。青島郵電博物館總監周寧告訴記者,這名郵差據考證名叫羅萬里。“當年的郵差都是靠步行,肩負沉重的郵包,每天步行50公里,相當于現在公交線路的200站,是青島1號公交路線的七個來回,郵差的工作強度之大常人難以想象”,后來改為騎馬,到1901年,鐵路通至膠州,原來到青島兩天遞到的郵件,至是只需兩小時可達,由是郵政從鐵路而推廣。

  德國占領青島之后,船一靠岸,就著手建立郵政設施。在青島市檔案網上,記者查閱到,曾經有一條街被德國命名為郵政街(大部分拆除,現存為常州路一小段)。1898年1月26日,臨時郵所就從郵政街的一所瓦房中發出了第一封電報,這同時也標志著帝國郵務在膠澳地區的開始。關于臨時郵所的舊址,需要特別說一下。郵電博物館上明確標注了常州路9號的清真寺即為皇家德意志郵局舊址。為此,記者專門找到了位于一條小巷中的清真寺,因為常州路的“E”字特殊地形,確實也頗費周折。清真寺不大,上面標有P.S.1898的字樣,“P.S.”顯然被認為是郵政(postalservice)的英文縮寫。但是,青島收藏家陸游向記者提供了兩張這處郵局舊址的明信片,明信片分別于1903年和1906年寄往德國,從不同角度拍攝了臨時郵局的照片:一所普通的五間瓦房。據陸游介紹,這充分說明舊址離歐人監獄很近,并非傳統上認為的清真寺。青島文史專家王棟也認為,舊址應該是在太平路附近,現在已經拆除。這一說法現在的佐證也越來越多。出生于青島,并在這里生活過16年的德國教授馬維利認為清真寺根本不是舊址所在。“P.S.”是清真寺建造者的姓氏縮寫。為此,趙捧剛告訴記者,清真寺確實不是德國最早的郵政舊址,“舊址是個瓦房,臨時辦公,清真寺建立起來以后曾經短暫辦理郵政業務,應該是在1901年大樓建起之前,時間很短”。

  無論是瓦房還是清真寺,都只是臨時代理所,德國真正的郵局大樓就是現在的青島郵電博物館。趙捧剛介紹,該樓曾為一公司的商業大樓,郵局租下一層部分用來辦公,1905年德國郵政總局出資買下該樓產權,建立了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一樓是郵電營業廳,二至三樓是辦公室。“青島德國郵局開始歸上海的德國郵局代管,后來,德國人認為郵政代表國家的利益,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當時青島的德國郵局與海關、銀行一樣,直屬德意志帝國,德國在青島的郵局收入非常豐厚,而且全部上繳德國總局。”據趙捧剛介紹,此時的德國郵局甚至可以獨立發行郵票,地位可見一斑。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郵政 青島 歷史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浦北县| 无锡市| 建瓯市| 昌宁县| 华阴市| 句容市| 石林| 秦安县| 如皋市| 富阳市| 长兴县| 赣州市| 漯河市| 喀什市| 盐津县| 永顺县| 仙桃市| 安陆市| 兴隆县| 新丰县| 朝阳县| 广南县| 博爱县| 七台河市| 游戏| 安溪县| 贵州省| 华阴市| 阿克| 咸丰县| 鹤峰县| 淄博市| 翁牛特旗| 中牟县| 龙州县| 三门峡市| 沭阳县| 深泽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