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于海員
□本報記者 劉珅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
鐵路運能大、占地少、速度快、安全舒適、節能環保和全天候等明顯的比較優勢,日益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山東鐵路分別于2008年、2014年拉開“四縱四橫”“三縱三橫”建設大幕,標志著我省貨運與客運鐵路建設分別進入跨越發展新階段,助推
山東經濟轉型發展。
“四縱四橫”撐起重載化貨運骨架 2007年底,我省鐵路運營里程僅3300公里,路網標準等級整體較低,遠遠不能適應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鐵路運輸瓶頸制約突出。
2008年,我省抓住國家利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內需保增長的機遇,作出了加快我省鐵路建設的戰略部署,制定出臺《關于全面加快我省鐵路建設的決定》《山東省2008-2015年鐵路建設規劃》(即“四縱四橫”鐵路網規劃)。
“四縱”分別是:京九通道、京滬通道、藍煙-膠新通道以及東部沿海通道;“四橫”分別是:德龍煙通道、邯濟-膠濟通道、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菏兗日通道。建成后,我省將實現路網主骨架覆蓋各地級市,各經濟區內均有干線通道貫通,與相鄰省均有大能力干線通道相接的“四縱四橫”路網格局。
今年是我省“四縱四橫”鐵路建設的關鍵之年。新開工項目3個,即青連鐵路、石濟客專、黃大鐵路,項目投資560億元,新建鐵路540公里。截至今年年底,“四縱四橫”鐵路網規劃的項目全部建設實施,新建、改建鐵路4053公里,超額完成“十二五”新建改建鐵路3800公里的規劃目標。
“當前鐵路貨運運輸朝著重載化方向發展。而‘四縱四橫’鐵路網建設幾乎貫穿我省‘十二五’發展周期,構建了我省主要的貨運鐵路通道。”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副教授、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說。
“三縱三橫”拉近“1、2、3小時交通圈”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環渤海地區山東省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調整)》,我省隨之開啟“三縱三橫”快速鐵路網建設的序幕。
根據《規劃》,我省城際軌道交通網總里程達3753公里,涵蓋17市。其中,利用京滬高鐵、青榮城際、石濟客專等既有和在建快速鐵路1368公里,新建2385公里,規劃期內將形成全省“三縱三橫”的快速鐵路網。
據了解,“三縱”快速鐵路通道貫通省內并連接北京、上海方向,分別是京滬快速客運通道(德州—濟南—泰安—曲阜—棗莊)、東部沿海快速客運通道(煙臺—青島—日照)和京九快速客運通道(臨清—聊城—菏澤);“三橫”快速鐵路通道貫通省內東西并連接西部省份,分別是中部快速客運通道(聊城—濟南—青島)、南部快速客運通道(菏澤—濟寧—臨沂—日照)以及北部快速客運通道(德州—濱州—東營—煙臺—威海)。
“我省鐵路發展與經濟大省地位相比,還是比較滯后的。尤其在客運專線方面,主要借助京滬高鐵這一條線路,目前濟南到青島之間還依靠原有膠濟線的改造線。”張汝華告訴記者,雖然近年來我省鐵路建設成果豐碩,但當前我省仍然是公路系統一枝獨秀、鐵路發展比較滯后的局面還未改變。
我省快速鐵路網建成后,將形成以濟南、青島為中心,實現與周邊城市1小時交通圈;省會濟南與省內各地級市及周邊省會城市2小時交通圈;各地級市間3小時交通圈。“在大客運背景下,快速鐵路人均運輸成本低、環境節約化利用高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張汝華說。
適應新常態 實現新轉變 今年是我省鐵路建設大豐收的一年。我省共有在建鐵路項目12個,建設總里程2480公里,總投資約1453億元;青榮城際、山西中南部通道、邯濟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和膠新鐵路電氣化工程等鐵路年底前將建成通車;完成新建、改建鐵路1476公里,占我省鐵路“十二五”規劃建設里程4054公里的1/3強;年內新增鐵路通車里程1015公里,占年度全國鐵路新增里程6640公里的近1/6。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高增速轉為中高增速,投資驅動也在向創新驅動轉變,但鐵路建設的高投資與之并不矛盾。”張汝華認為,新常態下,重要的是找到未來發展的長久支撐要素。鐵路網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將使經濟發展的時空觀改變,促進資源配置優質化、物流成本減量化以及時間成本最小化,這是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無法比擬的,也是在新常態下實現新轉變的重要支撐要素之一。
在“互聯互通”被一再重視的前提下,鐵路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互動格局日益緊密。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認為,“隨著鐵路建設日益完善,我省要從競爭式發展走向融合式發展。尤其青煙威地區借助城際鐵路開通,應更加重視整體規劃,錯位發展,相機融合,融入山東腹地、環渤海區域、東北亞地區、‘一帶一路’等更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