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時間,郯城縣泉源鄉翁屯村一帶,村民們談論最多的兩個字是“誠信”。
今年8月3日,翁屯村村民翁桂軍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成了植物人。臨沭縣沂蒙青柳工藝品公司總經理王勝文得知情況后,誠信合作,在雙方沒有任何貨物票據佐證的情況下,主動將18萬元
貨款陸續交給了翁桂軍的妻子鄭德榮。同樣因為誠信,急需用錢的鄭德榮拿到18萬元貨款后第一時間就分發給100多戶為他們家工作的柳編
編農們。鄭德榮說:“無論我們家遇到多大困難,做人都不能丟了信譽。”
為了照顧家庭,翁桂軍正在讀大二的兒子休學,主動擔起了父親的生意,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基礎上,王勝文再次主動派人教其從事柳編生意,兩個月下來,倆人的成交額達到了10多萬元。
■誠信貨主主動兌現貨款
17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翁屯村,三間剛建成不久的寬敞大平房便是翁桂軍的家,院子里擺放著各種款式的柳編筐。推開側屋,病床上消瘦的翁桂軍全靠妻子鄭德榮照顧。墻上貼著一張早前翁桂軍的照片,體型健碩,精神抖擻,“這就是今年8月份以前的桂軍,那個時候的他白白胖胖,可是現在……醫生確診他成了植物人,人已經沒了意識,每天三頓飯全靠我用管子輸到胃里。”鄭德榮說起丈夫,幾度哽咽。
今年40歲的翁桂軍7年前開始從事柳編生意,承攬臨沭縣沂蒙青柳工藝品公司的柳筐編織生意至今,“父親接了廠里的柳筐訂單后,周邊幾個村的老鄉們負責編。”翁桂軍的兒子翁強周說,靠他父親這么多年的打拼,家里蓋起了大平房,他們家在村里算是典型的小康之家,可誰知道父親出了這事,短短兩三個月人消瘦了四五十斤。
今年8月3日晚上,翁桂軍收柳筐的路上突然感到不適,送到醫院后腦溢血,很快便失去了意識。8月4日一早,鄭德榮善意地給王勝文打了個電話說了丈夫的情況,“桂軍與王勝文多年合作,我怕桂軍出事后,耽誤人家生意。”結果,當天下午鄭德榮的銀行卡里就莫名多了3萬元,事后她才得知是王勝文打來的貨款。
翁桂軍住院期間,王勝文依據合同,前前后后將18萬元貨款悉數打給了鄭德榮。“生意都是丈夫跟王勝文做的,他們合作了7年,彼此特別了解,談生意從來不用簽合同,對方也從來不拖欠桂軍貨款。”鄭德榮說,丈夫出意外后,如果王勝文不主動把貨款付給她,她絕對不清楚還有這18萬貨款的事。即便知道這事,人家要是一口咬定不欠一分錢,無憑無據,她也沒辦法。
■村里人寧愿賠錢也愿意跟翁家繼續合作
鄭德榮說,桂軍接了貨單后再由周圍幾個村的老鄉們負責編柳筐,等柳筐銷售后,桂軍再支付老鄉們的貨款。桂軍發生意外住院時,老鄉們得知消息后沒有一個人到家里來催要貨款,大家都知道他們家正需要錢的時候,其中還有不少人主動提出來貨款不要了,就當捐給翁桂軍看病。“給我們家編柳筐的人大都是村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些殘疾人,他們指望著這些辛苦錢維持生活。”鄭德榮說,丈夫出意外后,王勝文和老鄉們的做法讓她特別感動,“還是那句話,錢不是好的,人是好的。”
鄭德榮從王勝文那拿到貨款后都是第一時間逐一分發到編農手里,“王勝文是我們家的貨主,他兌現了貨款。我們作為老鄉們的貨主,貨款更不能欠,也不能拖。自己家出了事,手頭緊可以想辦法,但做人不能丟了誠信!”
17日上午,記者在翁屯村采訪時了解到,全村最近一段時間談論最多的就是“翁桂軍家講誠信”這件事。“桂軍做生意寧愿虧自己也不會虧別人,這次他遭了這樁子罪,貨款咱就不要都沒半點怨言。人家急用錢,還能分文不少把賬都結算了,這就是誠信。”村民翁紀強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說起桂軍做生意講誠信,在附近幾個村那是出了名的,現在他臥床,我們都愿意跟他 22歲的兒子做生意,賺不賺錢是其次,必須支持。”
■眾人齊幫,翁桂軍22歲的兒子倆月做了10萬貨款生意
10月份,翁桂軍出院回家療養,他正在濟南上警官學校的兒子為了撐起這個家,主動向學校申請了休學,“父親現在吃喝不能自理,全靠母親照顧,每天的營養、護理費就要100多元。我必須回來撐起這個家。”只有22歲的翁強周說,他對父親的生意絲毫不清楚,對柳編筐的市場行情更是不了解。為了支持他們家,王勝文繼續讓他代理父親接訂單的生意。
非但如此,王勝文專門讓精通柳編業務的廠里職工教翁強周柳編行業知識。截至目前,接手父親生意僅僅兩個月的翁強周已經與王勝文成交了10多萬的貨款。“100多種款式的柳編筐,哪個時節哪種款式市場最需要,哪種款式的價格是多少,等等這些我都得從頭開始學。”翁強周直言,如果沒有王勝文的誠信和業務支持,沒有老鄉們的幫助,就憑他一個22歲的小伙子,連大學校門都還沒邁出來,想把父親的生意做下去,很難!“雖然父親遭了難,但是母親的堅強和周圍人對我們家生意上的幫助,這讓我覺得不孤獨、很溫暖,眼前的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翁強周說,他一定會加倍努力,把父親的生意做下去,把“誠信”傳下來,不辜負大家對他們家的信任和幫助。
王勝文:
“我只是做了件該做的事!”
談起還貨款這事,王勝文并不覺得這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據介紹,王勝文今年做柳編生意已經十多年了,目前是臨沭縣沂蒙青柳工藝品公司的法人代表。平時王勝文有10多個供貨商,翁桂軍只是其中之一,合作這么多年,兩人更多是生意上的往來,不過王勝文對翁桂軍的為人還是頗為看重的,“老翁人真不錯,做事謹慎、厚道,說好啥時候交貨,都是按時完成,從不拖欠,這么多年合作得一直很愉快。”
“那天,我接到電話,說老翁出事,我還有點不相信,平時看著挺壯實的一個人啊,歲數也不算大,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王勝文說,“我得知情況后趕緊讓人準備貨款,必須先把前期的貨款先給人家,家里出了事肯定是急等著用錢。”
當天一籌莫展的翁家人就收到王勝文打來的第一筆錢——— 三萬元,之后陸陸續續又相繼收了多筆貨款。“咱做生意的,定期返款,這不都是應該的嘛?人家家里攤上這么大的事,咱們不能干昧良心的事啊!”對于自己做的這些,王勝文看得很淡。“做生意最好的緊箍咒不是用貨單來約束,而是做事但憑良心的信念。做了這么多年的生意人,雖然事業上成績不算太大,不過我卻懂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誠信。”
臨沭柳編工藝品商會秘書長:
“王勝文的事跡值得宣揚”
臨沭縣商務局副局長、臨沭柳編工藝品商會秘書長吳慶文告訴沂蒙晚報記者,王勝文的事跡,他之前就有所了解,“大概一個星期前,我曾收到郯城小伙翁強周寄來的一封信,就是感謝王勝文的。”
吳慶文告訴記者,當他了解了這一情況十分高興,“我為我們商會能有這樣好會員而欣慰,為臨沭有這樣誠信的商家而驕傲。”吳慶文告訴沂蒙晚報記者,“如今社會上充斥著唯利是圖、不誠信、過分追求金錢利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而王勝文的這種誠信、守實,更是尤為珍貴,這種正能量是值得肯定和發揚的!”吳慶文說。
●鏈接:
身邊的誠實守信
總有一個個身影揮之不去,讓人心靈震撼。第三屆(2013年至2014年)大義臨沂人評選推出的68位候選人中,“中國文明網臨沂”中的“誠實守信篇”就刊登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誠實守信的真實事例,每一位誠實守信人的故事總是溫暖、激勵著我們一路前行。
子病亡誠信不滅,臨沂七旬老人替子還債
2008年,臨沭縣石門鎮西石門村村民萬偉和的二兒子患肝硬化不治身亡。兒子生前做飼料生意,欠下了17萬余元債務。還沒過門的準兒媳見此情形毅然離開,還帶走了兒子生前所有值錢的家當。17萬元!對于僅靠種地為生、靠低保救濟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但面對上門催債的債主,萬偉和毅然決定:“子債父還!”隨后,萬偉和靠撿破爛兌現這份承諾。
大義的哥楊玉杰:父親住院正愁錢,萬元現金還失主
楊玉杰,來自臨沭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臨沂市區開了十年出租車。父親被查出患有癌癥,楊玉杰東奔西走、四處借錢給父親治病,這時候他在自己車上發現一個裝有 1萬元現金的背包。是留下這些錢,還是尋找失主?的哥楊玉杰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借助媒體的力量,聯系到了失主,將錢和證件歸還。
武警戰士金政國:10萬巨款還失主,自稱是“小事”
2013年4月21日下午,武警棗莊市支隊第一大隊第三中隊的蘭陵籍戰士金政國和副中隊長在經過解放南路一家工行門口時,金政國撿到了10萬元巨款。金政國和副中隊長商量之后,決定向上級匯報并報警,后來丟失的巨款順利還給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