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部由中韓兩國大學生合拍、選景都在韓國的
微電影紀錄片再需要等上一周就可以看了,目前正由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的學生加后期配音和雙語字幕,等剪輯完成后將在優(yōu)酷上分享,讓更多人觀影學習。據(jù)了解,這兩部微電影片長在10分鐘左右,由中韓16名大學生拍攝。
>>>進展
要看視頻還得等一周
9月下旬,青農(nóng)大動漫與傳媒學院的8名學生與8名韓國大學生一起拍攝的兩個紀錄片,目前已經(jīng)基本剪輯完成,估計再等上一周就可以看了。“之前配過一次音,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要重新配一次,全部剪輯完成后再配字幕。”參與拍攝和剪輯的學生張皓稱,他們打算配中韓雙語字幕。等紀錄片完成后,他們將在SoLoMo的網(wǎng)站上分享,到時候可直接在優(yōu)酷上查看。
記者了解到,這兩部紀錄片片長均在10分鐘左右,選景都在韓國,16名學生拍了一周左右,共拍攝25個小時,100多個G 的影視資料,兩部紀錄片取材韓國大學的電影教學和大學生學習生活。據(jù)了解,這次赴韓拍攝的8名學生是從學院的微電影工作室和SoLoMo新媒體工作室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中選拔出來的。SoLoMo新媒體工作室多拍攝3分鐘以內(nèi)、適合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觀看的視頻,青農(nóng)青年、青島面孔、青農(nóng)話題社三個欄目的視頻已經(jīng)拍了不少,在優(yōu)酷上都能觀看。
>>>拍攝
讓更多師生觀影學習
高欣峰說,以前學院和美國、歐洲的幾所大學就有過多次交流,不同的是,以往多停留在學術(shù)教學方面,而這次遠赴韓國是帶著具體的拍攝計劃。“當時我們覺得劇情片,對學生而言,充其量是一次國外實踐,而紀錄片就不同了。”高欣峰介紹,這次赴國外實踐人員名額有限,拍攝紀錄片可以讓未能赴韓的更多大學生了解國外大學生活。
“這其實是第二次中韓兩國的學生一起拍電影,去年是韓國清州大學來咱中國,當時取景都在青島完成。”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高欣峰老師介紹,2013年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與韓國清州大學建立合作,隨后8名韓國大學生來到青島,拍攝的電影題材是情景劇,是講一個韓國女孩惠娜為了尋找媽媽,開始了在中國的背包旅行。期間,認識了中國男孩王超,兩人相識相戀,演繹了一場跨國戀情;另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單親家庭女孩尋找父親“張國榮”的故事,母親為了不讓她受傷,謊稱她的父親是明星張國榮,直到張國榮真的去世后,事情才真相大白。
>>>印象
學生工作嚴謹、主動性強
“第一次坐在一起交流,韓國大學生的嚴謹程度就讓我很吃驚。”作為主要帶隊老師的高欣峰介紹,當時他們只帶著大體的拍攝計劃,而韓國學生卻列出了具體到一天的詳細工作時間表。“這次跟我們一起合作的韓國學生早從上學期開始就修了相關(guān)課程,做了充分準備。”高欣峰介紹,各專業(yè)的學生交流也非常緊密。
“拍攝過程中,某個鏡頭存在哪怕一點點不足,他們都會要求重新拍攝 ,爭取做到更好。”張皓告訴記者,這次韓國之行,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印象深刻。“課堂上回答問題沒有舉手的,大家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張皓介紹,講課過程中,老師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大家自由討論,采取引導教學。讓他感觸最深的是,一起拍攝的過程中,韓國學生不會將拍攝當成作業(yè),而是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中間融入很多自己主觀的東西,同時在場景以及使用設(shè)備上也追求精致。一起赴韓的另一名學生王帥帥回憶,在韓國大學校園里,學生遇到學長或是老師,大老遠就鞠躬。而且不同的對象,鞠躬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是普通朋友,則點頭鞠躬,若是尊敬的師長,則彎腰鞠躬。如果代課老師遲到了,也會主動給學生道歉。
文/記者 焦紅紅 圖/由高欣峰提供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