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斯涵涵 11月3日深夜,孫先生(化名)向記者爆料稱,北京育才學校通州分校一語文老師向小學二年級學生發放了一份反墮胎刊物,刊物中充斥大量人流、墮胎、二奶等詞匯,同時還有大量令人不適的圖片,自己孩子看后被嚇得想哭。11月4日下午,涉事學校小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刊物已被收回,學校也已對當事老師做出批評教育。(11月5日《新京報》) 人流、墮胎、二奶等血腥字眼,再加上死嬰甚至嬰兒殘肢照片,此種驚悚畫面,就連大人看了都不舒服,何況二年級的小學生?據稱,發放刊物的老師熱心公益,自己購買刊物后再向學生免費發放,然而,就是在這種我行我素、隨意草率的“性教育進課堂”教程中,兒童性教育的不規范、不科學可見一斑。
以往在國人羞于談性的桎梏中,對待孩子們的“我從哪兒來”之類的性困惑,常以逃避、調侃的方式來應對,眾多小學生不知“性”為何物,兒童性教育出現大段空白。隨著社會的進步開放,尤其是猥褻、傷害女童事件時有發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兒童性教育刻不容緩。然而這易導致另一個極端,比如這位老師對二年級小學生宣傳反墮胎,顯然是“用力過猛”。
性教育是一門科學,內容包羅萬象,這就要求針對青少年的性教育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規律,循序漸進,科學施教。這位老師的行為雖是個別行為,但性教育的誤區廣泛存在。科學的性教育不僅包括性特征、性健康以及兩性關系的知識,也包括性道德與情感發展的教育。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人類身體的基本結構,正確看待性生理現象,認識兩性生理差異及變化規律,適時、順利接受自己性生理發育逐漸成熟的事實,普及預防及保護自己的知識。但目前正規的、完整的性教育教材匱乏,往往使一些老師隨手拈來,顧此失彼。
兒童性教育要遵循科學規律,教育主管部門要會同專業人士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中小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出版規范、科學的性教育教材,填補教材短缺的尷尬。同時也要克服性教育渠道的單一性,構筑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的教育網絡,引導學生以坦然、健康的心理來面對性問題。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