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的返回器成功在著陸區預定區域降落。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北京時間1日6時42分,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順利著陸,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凌晨5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小飛”注入導航參數 。5時53分,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服務艙與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約5000公里處正常分離。6時13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下降至預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躍起,跳出大氣層,到達跳出最高點后開始逐漸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降至距地面約 10公里高度時,返回器降落傘順利開傘,在預定區域順利著陸。擔負搜索回收任務的搜索分隊及時發現目標,迅速到達返回器著陸現場實施回收。
科研人員將對回收后的返回器及這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為優化完善嫦娥五號任務設計提供技術支撐。試驗器服務艙將繼續在太空飛行,并開展一系列拓展試驗。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于10月24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試驗器成功實施2次軌道修正,于27日飛抵月球引力影響球,開始月球近旁轉向飛行。28日晚,試驗器完成月球近旁轉向飛行,進入月地轉移軌道。30日再次成功實施1次軌道修正后重返地球。
專家稱,首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 ,標志著我國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為確保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實施和探月工程持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又訊 北京時間11月1日15時許,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成功返回地球8個多小時后,搭乘專機安全運抵北京。
記者在現場看到,返回器外觀整體良好,燒蝕情況正常。工作人員將返回器從機艙小心轉移安放到運輸車輛上,包裹之后進行固定。返回器隨后將被送回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孟飛在現場接受采訪時表示,返回器安全降落后,將繼續展開兩項任務,一是全面分析評估返回器帶回的試驗數據 ,二是繼續實施服務艙的拓展試驗。
看點 確保“小飛”落在中國境內本身就是挑戰 “嫦娥五號”的探路飛行器“小飛”(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11月1日早晨順利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器第一次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小飛”回家有哪些看點?記者專訪“小飛”的“師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科研人員,為您權威解析。
回家路大氣環境不確定 師傅:王勇 飛行試驗器返回器GNC副總設計師
講述:GNC是英文導航制導與控制的首字母。返回器GNC的任務是把返回器準確帶回著陸場。導航是準確知道位置,制導是根據當前飛行情況找到一條路徑,控制就是讓飛行器怎么走到這條路徑上來。“小飛”回家經歷了幾個關鍵節點。距地5000公里,服務艙和返回器分離,返回器獨立返回地球;距地120公里,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大氣層,“跳躍”飛行一段后第二次進入大氣層。距地10公里處,打開降落傘。從120公里第一次進入大氣層到著陸,航程非常長,確保落在中國境內本身就是挑戰。整個控制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大氣環境的不確定性。
服務艙是“超級的哥” 師傅:王曉磊 飛行試驗器服務艙GNC副總設計師
講述:“小飛”由“大塊頭”的服務艙和“小個子”的返回艙組成。在8天的“地月之旅”中,絕大部分時間服務艙像個“超級的哥”載著返回艙前進。只有最后40多分鐘,返回器在“萬眾矚目中”再入返回地球,如同一個“走紅地毯的明星”。“超級的哥”一路上不僅要“開車”,還負責給返回器擺好座椅——供電,供暖,數據傳輸和通訊保障等。這些通過服務艙的結構、機構、熱控、數管、GNC等10個分系統來完成。艙器分離就是剪斷“臍帶”——連接艙器的一捆電線。四個爆炸螺栓炸開,服務艙用力把返回器推到再入返回走廊,而自己要避讓。
再入角相當于一張薄紙 師傅:汪中生 飛行試驗器軌道主管設計師
講述:由于運載能力和航程所限,“小飛”軌道設計受到很強約束。再入點參數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籃球,再入角就相當于一張薄紙。“小飛”必須穿過薄紙這樣的縫隙,才能安全返回地球。我們在大量的設計論證后才找到符合條件的軌道。現在看,這個軌道設計是成功的。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