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年內預計再催生15萬小老板 1 “強心劑”頻出半年增近16萬老板 今年3月1日,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正式啟動以來,青島市已經實行了注冊資本認繳制、簡化住所、年檢改年報等 9項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政”。
作為“第10號新政”,10月11日發布的《青島市工商登記
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將是推動青島市市場主體發展的最有力“強心劑”。
據青島市工商局的最新統計數字,3月1日至9月30日,青島全市共登記市場主體15.94萬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0.70%;注冊資本金1400.9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2.42%,大大突破了近年來島城市場主體年均6%的增長比率。
本次前置變后置的實行,必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形成新一輪市場主體大幅度增長的“發動機”,市工商局預計,年底前全市將再新增市場主體15萬戶,同比增長33% ,以每戶平均創造3個工作崗位計算,將解決45萬人的就業問題。而今年年底,全市的市場主體總量將有望突破80萬戶。
2 解決融資難小額貸款公司不用批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本次清理還取消了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批。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依據市政府文件設置的前置審批,比如股權轉讓稅源監控、房屋租賃備案等,以后都不再作為工商登記的前置審批事項。
本次清理,由前置改為后置的事項中,包括企業資格資質審批57項,住所審查4項,特殊經營審批90余項。市工商局透露,目前,青島市政府正在加緊開展對后置審批的清理工作,預計年底前公布所有的審批項目清單,取消本市依據文件設定的非許可審批事項。
至于清理依據,市工商局表示,以往審批數量多,手續繁瑣,標準不明確,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本次清理,凡是法律依據達不到規定位階的一律不作為企業工商登記前置;凡是與工商登記前后關系不明確的,一律不作為工商登記的前置事項。現《目錄》中保留的37項前置審批全部是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設置的,沒有一項例外。
3 審批前置變后置不代表不用辦許可 2014年8月7日,國務院簽署《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青島市自2014年10月1日施行,這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法規。
國家工商總局也于2014年8月19日公布了《工商總局關于做好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后的登記注冊工作的通知》,要求工商機關樹立“大監管”概念,“對涉及由登記前置改為后置的事項,要提醒申請人在取得工商部門登記后,依法還要到相關許可部門辦理許可手續,并在取得相關許可部門許可后方可開展相關經營活動,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時向社會公示。”
市工商局表示,登記前置改為后置以后,各級工商機關會充分利用企業信息公示平臺,將已經登記的企業的情況及時向社會公示,告知相關部門進行后續監管。
同時企業也應當將是否取得許可經營情況及時在“青島市企業信息公示平臺”公示,以便于社會監督,實現社會共治。
記者 王媛
■關注 清單未終結還會動態調整 青島市工商局指出,本次《目錄》出臺并不是終點,下一步,青島將建立動態管理機制 ,逐步減少前置審批事項。
今年以來,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前置變后置、取消審批事項的措施,8月 12日,公布了《國務院決定改為后置審批的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共計31項)》;8月 20日,決定將營利性醫療機構 、養老性機構設立等90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9月 24日,中編辦、國家工商總局又在網站上公布了75項擬保留的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其中包括《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管理法》規定的藥品生產許可證等許可事項。
青島10月11日發布的《目錄》,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進行了清理,與國務院第一批公布取消的事項一致,第二批中已知的事項也全部進行了后置。
但是,青島市工商局透露,近日,工商總局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兩批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項目基礎上,將剩余的75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對外征求社會意見。
與該《征求意見稿》相比,青島市的《目錄》不同之處較多:一是總局征求意見稿中把一批目前還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事項進行了保留,主要是金融、保險等事項,由國務院證監會、保監會審批,由省以上工商機關登記,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不大,島城的《目錄》沒有列入;二是總局取消了13項現有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的前置事項,島城的《目錄》都予以了保留。
市工商局稱,因工商總局的《征求意見稿》涉及到法律法規的修改,可能會需要較長的時間,最終保留哪些事項還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為此,青島市的《目錄》將實行動態管理,如果國務院正式公布前置審批目錄,青島市將及時進行修改,重新公布執行。
記者 王媛
■案例 奔波仨月沒辦下證取消令一出樂開懷 白先生是典型的“80后青漂”,工作之余,想開辦一家小餐館,便加盟了黃燜雞米飯連鎖店。今年6月份,小店開張,一邊招呼著店里的生意,白先生一邊到各個部門辦理相關證件。因為是餐飲行業,白先生先找到食藥監局辦《餐飲服務許可證》。“辦得倒是挺快,當場就拿到手了,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跟我說,拿著這個許可證,就能到工商部門辦營業執照了。”
但6月底,白先生來到八大湖工商所辦理營業執照,卻吃了“當頭一棒”。“工商部門說必須有環保許可才能拿營業執照。”白先生立刻找到環保部門,提出了辦理環保許可的要求,不料被環保部門一口拒絕,理由是“小餐館,開店位置不符合辦理條件”。此后的 3個月時間,白先生托了不少人,幾次到工商所說情,可工商人員表示“沒有環保許可就不給辦營業執照”。
一邊是“必須要”,一邊卻“不給辦”,白先生十分苦惱,眼看著剛盤下的店即將面臨關門。
10月11日,《青島市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公布后,白先生第一時間查找餐飲服務行業都需要辦哪些前置事項,結果發現,只需要一張《餐飲服務許可證》就行,而消防、環保等前置審批一律取消。這下白先生樂壞了:“餐飲服務許可證是現成的,下星期一就去辦營業執照!” 記者 王媛
■相關新聞 山東再次取消和下放80項行政審批事項 為進一步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削減30%的年度目標任務,山東日前再次取消下放 80項行政審批事項。這是繼 5月份壓減32項后,山東今年第二批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在削減的 80項行政審批事項中,取消進口設備免稅確認等27項(1項需修訂相關法規后公布),下放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備案等36項(2項需修訂相關法規后公布),整合優化減少 17項。目前,納入《山東省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的審批事項由586項減至523項。據《山東新聞聯播》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