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睿鶇 去過機場的市民,應該都見過各運營商、銀行等機構為其VIP客戶設置的貴賓休息室。今后,這些VIP客戶或將失去“特權”。記者7月20日上午從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處證實,他們將在10月1日前,陸續關閉包括首都機場在內的全國各大機場和火車站的貴賓廳。(7月20日《法制晚報》) 各運營商、銀行等機構在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為其VIP客戶設置站的貴賓休息室,而要成為機場、火車座上賓,當然也是要有資格的。以中國電信貴賓廳為例,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國電信天翼客戶俱樂部鉆石卡、金卡會員,金卡指每年消費達6000元~9600元的用戶,鉆石卡則要消費9600元以上。
如今,這些VIP客戶或將失去“特權”,對此,絕大多數網民通過大量跟貼點贊。盡管媒體報道中,認為這與國內反腐有關,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運營商們機場VIP貴賓室的取締,有“以行政命令終止市場行為的嫌疑”。毋庸置疑,在市場化細分的背景下,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有人愿意賣,也有人愿意買,這是兩廂情愿的事,任何人無權干涉。但有一個前提是,只有在非國計民生的競爭性領域,才能適用這樣的市場法則。在與民生問題休戚相關的領域,國家層面有責任與義務進行干涉,甚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來叫停類似行為。
實際上,企業在民生領域提供“選擇性服務”、“VIP服務”,早已司空見慣。某通訊公司可以專門為政府工作人員定制“1元套餐”,把長途和漫游等費用全部免除;電信運營商通過技術手段,列出一份“紅名單”,這份“紅名單”基本都是政府重要領導等級別的人,可以輕松免除垃圾短信騷擾;一些公立醫院悄悄給財大氣粗的單位建起VIP貴賓廳;就連中國球迷一直免費享用的英超大餐,也被專業足球頻道買走,實行了年費制。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近年來,民生領域爭相設立的“VIP服務”項目不斷增多,正在侵蝕著普通人的生活資源。盡管這種“VIP服務”項目占比不大,沒有成為“主力軍 ”,但隨著“VIP服務”占比增長 ,資本的天然逐利性,自然會造成普通民生產品供應質量的下降。譬如,倘若公立醫院設置“VIP服務”過多,普通患者就難免遭遇看病“一號難求”,住院“一床難求”。
企業以經營理念為著眼點,認為服務好那些財大氣粗的商人,或明星、官員等對社會影響力的人,能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切不可忽略龐大的消費者群體,企業的主要消費對象是普通消費者,而不是幾個富人。指望“VIP服務”,既成就不了企業,也不能讓企業走得更好,更遠。尤其是民生領域,像機場“VIP服務”、公立醫院“VIP服務”等等,更應摒棄骨子里的等級觀念,為市場提供公平正義的服務,而不能只對一小部分貴客提供“VIP服務”,從而影響到整個民生領域的服務品質。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