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心懌(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礦業機械專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護和防止過度開發。現在我們的岸線很寶貴,哪些是用來旅游的,哪些是用來開發的,哪些是用來發展的,都要進行合理規劃。
郭晉挺(國際海洋工程師協會主席(美國)、船舶和海洋工程結構專家、密歇根大學博士):黃島新區有了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在大量資金的支持下,有機會趕超國際水平。
7月18日,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辦海洋工程國際論壇上,記者采訪了多位對于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有研究的專家。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礦業機械專家顧心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高技術部處長陶黎敏,國際海洋工程師協會主席(美國)、船舶和海洋工程結構專家、密歇根大學博士郭晉挺。記者了解到,海工裝備產業的發展關乎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以及維護海洋權益。但現在還存在自主
創新能力弱、
人才匱乏等方面的制約因素。對于未來,在黃島新區,有望組建
海工裝備平臺,國際上相關協會也在進行積極籌備與黃島新區的發展計劃。
海工裝備需求大前景廣 陶黎敏說,海工裝備是高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不僅技術密集度高,集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間及軍事裝備技術。而且目前該行業的研發、設計、建造和安裝均掌握在如美國、挪威和法國等少數國家手中。
在全國,在建 、擬建海洋工程裝備項目共約37個,其中20個項目初步估計投資額達1320億元。目前以環渤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長三角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珠三角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為主要集聚區,“現在海洋工程裝備項目在天津、福建 、浙江、山東等地已經開始試點建設 ,其中山東是唯一一個具備三個試點城市的省,威海、煙臺、青島都在圍繞著這個產業進行研究,在研究的時候也要注意根據自己的不同特色發展優勢產業。”
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弱 18日,在海洋工程國際論壇中,不少專家都提出,目前在我國的海工裝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計能力不足,概念設計依賴國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研發能力較弱;作業水深局限,當前我國深水作業主要局限在近海、中淺水海域;存在空白領域,尚未涉足TLP、SPAR 、LNG-FPSO 、半潛式起重鋪管船等深水裝備建造領域等。
“既然知道了在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黃島新區在發展海工裝備的時候就要注意到這些問題,并且去努力改進?!碧绽杳艚ㄗh,在今后的合作中,將以國家實施能源安全和海洋開發戰略為牽引,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大幅度提升市場份額和自主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已有技術體系和生產能力,產、學、研、用密切結合,統籌規劃、技術推動、專業發展、人才培養、政策支持,全面提升自主研發設計、專業化制造、項目總包及關鍵配套供給能力,打破國外壟斷,增強綜合競爭力,推動成為海工裝備大國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