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須蟲 6月20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1103名應屆畢業生被首批授予工士學位。建立“工士”學位制度(試點)是湖北職院為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行的改革探索。它緊密結合目前高職教育生源多元化及學校實際,為將來構建“工士-學士-碩士-博士”四級學位體系做準備。(6月22日《揚子晚報》) 職業教育在學位體系中有了與學士、碩士、博士并列的一席之地,有利于破除職業教育“二等公民”的尷尬。同時,學位不同于學歷,是對學業水平與能力的考核與認定,職業教育引入學位的意義在于,將職業教育質量顯現化,并建立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換言之,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試點的“工士”學位并不只是一個外在的稱號,而能夠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帶來利好,首批獲得學位的學生僅占畢業生的22%,無疑證明了這一點。
輿論將“工士”定位為“本科的副學士”,然而作為職業教育的學位,“工士”需要自己的獨立性。它的社會價值不需要拿學歷教育作標桿,而是需要社會對其應有價值予以“賦值”。也就是說,“工士”作為學位體系的一員應當成為就業、入戶、保障的“平權”敲門磚,如有“工士”學位的畢業生可以報考技術類崗位公務員,可以當管理人員等等。職業教育學位試點,不能僅停留在教育試點的“一紙證書”,“工士”學位更需要社會打破“唯學歷”人才觀,拆除其背后的諸多制度藩籬,讓職業教育擁有更多認同感。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