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德斌 去年8月,33歲的湖南衡陽縣女子曾巧娟在廣州打工多年后,發現面臨著一個身份困局:她新辦的廣州社保卡上,照片是一個臉頰偏胖的陌生女子。她拿著身份證到銀行辦理一張儲蓄卡,被告知她本人與身份證系統內顯示的頭像不符,因此遭到拒絕。曾巧娟很快發現,早年她苦苦等待的事業編制、工作機會正被這個臉頰偏胖的女孩使用。(5月16日《南方都市報》)
此事與前幾年曾經轟動一時的“
羅彩霞遭遇冒名頂替”事件雷同——都是身份被她人冒用多年,當事人卻一直被蒙在鼓里,在辦理銀行卡業務時,才發現真相。只是羅彩霞是被別人冒名頂替上大學,而曾巧娟則是被別人冒名頂替上班,與自己最想過的生活擦肩而過,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當初“
羅彩霞事件”被曝光之際,不僅引起輿論嘩然一片,民眾亦為之震驚,難以相信會發生這種冒名頂替的事情。而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黑幕越來越深,冒名頂替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需要多方面的全力配合,這其中權錢交易起到主要作用。而在“羅彩霞事件”之后,全國其他地方也接連曝光類似案件,均有人遭遇身份被冒名頂替的情況,引起集體反思和討論熱潮,各地也發起過清理整治行動,并糾正了一批冒名頂替的案子。
可如今,曾巧娟被冒名頂替事件的發生,再次揭開這塊傷疤 ,原來此種違法行為并未消失,仍然有人無辜受害。恰如那句流傳甚廣的網絡名言,“你擁有的是身份,而我只有身份證”,普通人連身份證都被冒用,更遑論自己的身份了。無論是羅彩霞們,還是曾巧娟 ,她們身份被冒名頂替的遭遇,都揭示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存在很大漏洞,部分人通過權錢交易侵犯他人利益,需要依法予以嚴懲。
這件事并不復雜,也容易查證,冒名頂替他人身份,需要走許多法定程序,均要留下相關資料和證明,方可辦理,只需回溯即可查出責任人。而“羅彩霞事件”的重演,則再次提醒公眾,需要重新審視現行身份管理制度,盡快彌補相關漏洞,完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同時提高違法侵犯的成本,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法律代價,以維護公民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平。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