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利權 車檢新規直切現行車檢制度的諸多弊病,亮點頗多。不過,6年的免檢期過去之后,非營運轎車檢驗是否有必要繼續一年一次,可不可以進一步簡化程序 、降低檢驗頻率?
針對當前機動車檢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5月16日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推出試行非營運轎車6年內免檢、推行機動車異地檢驗、全面推進檢驗機構社會化、加強檢驗監督管理、強化違規違法責任追究等一系列新舉措。
上述改革措施直切現行車檢制度弊病,民眾尤其是那些被車檢所累的私家車車主,對此一片叫好。綜觀《意見》全文,“非營運轎車6年內免檢”“推行機動車異地年檢”以及“檢測機構與政府脫鉤”三項措施尤其引人注目。倘若政策得以順利實行,不少車主將免受車檢奔波之苦;而開辦檢驗機構的名單不包括政府部門及下屬事業單位,則意味著處于地方政府壟斷之下的車檢市場將逐步放開,“簡政放權”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汽車年檢”目的在于確保汽車狀況良好,避免發生因車輛故障導致的交通事故。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13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37億輛,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車輪上的國家”,不過現有的車檢機構、車檢體制和技術水平已經難以適應這么大的汽車市場。車檢任務繁重而車檢制度滯后,催生出許多問題,車主對此怨言頗多。比如,汽車年審程序復雜、收費條目繁多、排隊時間過長、窗口作風問題嚴重,等等。尤為嚴重的是,不少車檢機構大搞“權力尋租”,嚴重影響車檢制度的公信力。
車檢新規的亮點頗多:一方面,通過剔除不必要的檢測程序,推行機動車異地年檢,為車主提供人性化服務,讓汽車年檢不再折騰;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進入車檢市場,能夠避免政府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角色錯位,以激烈的市場競爭促進車檢技術及車檢服務的提升,壓縮灰色利益的生存空間。不過,多年來一直掌握著車檢大權的地方政府部門及下屬事業單位,是否心甘情愿地放棄“汽車年檢”這樣一個“香餑餑”?新規禁止擁有政府背景的單位及個人參與檢驗機構經營,不過是從理論上保證了第三方檢驗機構的“市場”身份,監管部門必須謹防部分公職人員利用手中權力“暗度陳倉”,在車檢市場化的過程中牟取私利。
另外,6年的免檢期過去之后,大量私家車車主又不得不面對繁瑣而又頻繁的年檢,車檢是否有必要一年一次,可不可以進一步簡化程序,降低私家車的檢驗頻率?汽車年檢制度源于西方,任何一個汽車大國都擁有強制性的汽車年檢制度,然而,在具體的操作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美國汽車年檢由州警署審核合格的各個汽車維修點負責,這些汽車維修點包括加油站、汽車經銷商、汽車零配件經銷商等附設的維修部,由于年審點星羅棋布,所以一般不需排隊,為民眾省去不少麻煩。“簡政放權”的改革沒有終點,如何盡最大可能方便車主,提高汽車檢測的便利性、科學性,需要更多更細的措施,也需要更大的改革力度。
相關新聞詳見本報今日A6、A7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