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5月4日訊(記者 郝園園 實習生 劉曉林) 城市地下管線出現問題,給人帶來諸多不便甚至威脅安全的事件時有發生。記者5月4日從市南區科技局了解到,青島厚科化學有限公司剛剛通過兩項專利,其中對
地下管線安全保護的自動預警系統測試成功,目前有兩種監測解決方案,該產品的問世將從根本上解決地下管線系統化、智能化安全管理問題。
“國內的管線系統在鋪設之初便處于無標識、沒有統一規劃的狀態,再加上行政的分割,使得各單位信息不共享,造成施工過程中管線時常被挖破、挖斷。”青島厚科化學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延玲告訴記者,他們根據掌握的編織品新型材料技術,聚焦保護地下埋設物,自主研發地下埋設物標識裝置及標識系統,有效解決了國內城市管理中地下管線存在的頑疾。
張延玲拿出地下埋設物行蹤標識帶告訴記者,地下埋設物標識帶通過在地下管線上方30~70cm處埋設相對應的雙向迂回折疊式標識帶,在挖掘過程中起到警示作用。另外,在標識帶上可以放置可以存儲空間位置等信息的電子標識器,通過使用標識器裝置,讀取電子標識器內存儲的地下管線的種類與位置等信息。“標識帶上擁有9項專利技術,遍布新材料、濃縮、覆膜到真空處理等環節。”張延玲說,像雙向迂回疊合帶體處理技術,當挖掘機挖掘時,標識帶會跟挖掘機的挖掘斗前后或上下移動,折疊部分會打開,實現不被挖斷的目的,從而起到提示和警示作用。
張延玲告訴記者,在標識帶上放置存儲空間位置等信息的電子標識器,通過使用標識器裝置,讀取電子標識器內存儲的地下管線的種類與位置等信息。通過探測器把采集到的芯片數據通過無線傳輸進入GIS地理信息系統,基于地下埋設物行蹤標識帶上利用電子信息標識系統、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等技術手段,解決了非開挖式對地下埋設物進行“可視化”管理的問題。
“我們公司剛剛通過青島市科技局兩個項目評審,其中《地下埋設物標識帶》項目被評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地下埋設物標識裝置及標識系統》項目被評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正在中試的《地下管線自動預警系統》已經測試成功。”張延玲說,最新研發的地下管線安全保護的自動預警系統,目前有兩種監測解決方案:第一種是基于光纖光柵傳感器系統的監測方案,第二種是基于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系統的監測方案,“不管是哪種方案,它的作用是當管道壓力發生變化或因為一些外力使管線發生改變、損壞時,能夠第一時間發出預警信號。目前的技術監控管線距離可達80公里范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