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攀 12月6日,北京朝陽麗都廣場南門西側的住人井井口已被全部封死。當晚,歸來的洗車工王秀清搬進附近的廢棄崗亭就寢??傻诙?,擁有廢棄崗亭所有權的停車公司,“怕對自己影響不好”,便讓員工拆除了崗亭。(12月8日《京華時報》) 住井下,井蓋被封死;住廢棄崗亭,崗亭被拆除。北京
井底人的遭遇讓人唏噓。然而,我們沒有必要譴責拆除這個廢棄崗亭的停車公司,倘若因為井底人境遇困難,就要求他們施舍愛心,這種道德綁架恐怕并不合適。值得追問的是,城市管理部門為何要把井底人逼出井底,是因為不安全嗎?他們在井下生活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也沒見不安全。是因為影響城市形象嗎?這應該是最直接的理由了。
近日,微博上瘋傳美國拉斯維加斯同樣有一群井下蝸居者,他們白天在地面上從事諸如藝術家、拾荒者的各種工作,晚上則回到寬敞的下水道里居住。即便如此,也沒有管理者認為影響城市形象而驅趕他們。難道北京的城市形象就這么脆弱嗎?真正影響城市形象的,或許不是這些井底人,而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把井蓋封死,讓他們無井可歸、無家可歸的做法。
把這些井底人逼出來,他們無家可歸、無井可歸,可能也只剩下送救助站、遣返回鄉這樣的選擇了。然而,救助站只能解決一時之需,這對渴望得到“穩定生活”的城市流浪者來說,尚無足夠吸引力,更別說這些井底人了;而遣返回鄉更不靠譜,雖然他們在城市從事“低端”的工作,但這些“低端”的工作,也比他們在家鄉要好,否則,如果他們在家鄉有著好的工作和生活,又何必選擇到城市過這樣的井下生活。簡而言之,到救助站或返鄉,都不是他們的意愿。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
每一個井底人,都有一個
城市夢。他們在城市里,辛辛苦苦培養自己的孩子上學,希望改變人生;從事的工作雖然“低端”與勞累,也比回到老家好——他們來城市,無非是想過上更好的生活。對于他們的城市夢,應該尊重。不能以影響城市形象為借口,逼得他們無家可歸。一個城市形象,好不好、光輝不光輝,主要的不是有沒有窮人、有沒有平民窟,而是這些窮人、這些貧民窟,能不能被尊重。現在,這些井底人,就沒有被尊重。給他們一個井蓋,北京的形象只會更好。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