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學子發明的剝核桃機器。(圖片由張彥斌提供)
齊魯晚報11月19日訊(記者 李珍梅) 日前,青島理工大學
學生設計的一臺剝核桃機器獲全國第十三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據介紹,該機器能在一分鐘內剝好10斤核桃,且破殼率能達到98%,殼仁分離率更是達97%以上。據悉,他們已與廠家聯系,機器有望批量生產。
18日,在青島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實驗室,記者看到了“剝核桃小能手”:機器長約1米、寬0.5米、高0.8米,機器右側是進料斗,左側則是出口。
該校研一學生張彥斌是制造這臺機器的成員之一,他給記者演示了“剝核桃小能手”是如何快速高效剝核桃的。他將幾個核桃放進進料斗中,核桃首先進入了柔性破殼系統。“這個系統由兩條傳送帶構成,上下傳送帶速度不一樣,速度差對核桃施加了剪切擠壓力作用,相當于用手將核桃殼搓開。”張彥斌介紹,破殼的同時還保護了核桃仁的完整。核桃“搓開”后,有的核桃仁會鑲嵌在核桃殼內,這就需要柔性葉片錘擊系統將它們分離出來。“通過柔性葉片對核桃殼進行‘敲打’,鑲嵌在殼中的核桃仁就完整地出來了。”張彥斌說。
最后一道關口是螺旋葉片滾筒氣力分離系統,利用核桃殼仁比重不同、核桃殼的形狀特性更容易受到風力影響的特點,將核桃殼和核桃仁分離,分別從滾筒出口和入口下方輸出。
據張彥斌的指導老師李長河教授介紹,目前許多小工廠在生產過程中仍然采用手工剝核桃的方法,出仁率低且耗時長。而學生設計的這個機器,造價不高、高效、實用。“用我們這個機器,正常速度下每分鐘能加工5公斤核桃,一天12小時就可以加工7噸多!”張彥斌說,而且機器的速度還可調節,最快可每分鐘剝好10公斤核桃,而且破殼率能達到98%,殼仁分離率可達97%以上。
張彥斌稱他們在實驗時走了不少彎路,浪費了不少材料,使得樣機材料成本達到5000元。不過隨著技術的成熟及經驗的增多,成本可控制在3000元以內。目前他們已經和機械廠進行商討,剝殼器有望批量生產。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