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本報推出的"給婚宴挑挑刺"系列報道引起了讀者強烈共鳴,無論是剛剛結婚的
新人,還是常去參加朋友、同事婚宴的市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市飯店和烹飪協會通過本報向全市餐飲單位發出倡議,推行"
光盤婚宴",拒絕浪費。
十對新人九對正忙婚宴
昨天,記者在婚姻登記處采訪了十對前來登記結婚的新人。除了一對打算旅行結婚不辦婚宴,其余9對正為籌備婚宴忙活著。打點人情、訂酒店、送請柬……這些繁瑣的事正在困擾著他們。
上午9時,市北區婚姻登記處迎來了第一對來登記的新人。鄭曉輝夫婦選在9月24日登記,至于辦傳統婚禮還是選擇旅行結婚,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肯定是要辦婚宴的! "鄭曉輝表示,這是長輩的意思,他們必須遵從。潘亮和妻子是第二對登記的新人,下個月,兩人的婚禮儀式將在海大學術交流中心舉辦,20桌婚宴每桌2500元。 "我們都是青島人,親戚朋友多,長輩的桌數比較多。"潘亮說。而家在外地的劉昌軍夫婦也將在10月擺宴,席開20桌,每桌4980元的標準,再加15%服務費。劉昌軍說,自己家是外地的,小兩口的朋友加起來兩三桌,剩下的主要是親戚和雙方家長的朋友。 "國慶假期好多朋友要回老家,要出去玩,朋友湊不起多少桌,主要是父母的關系。"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馮明夫婦家中,他們的婚禮選在11月份在西湖花園酒店舉辦。按照西湖花園的標準,2988元一桌加15%服務費,小兩口還沒最終定下桌數,"主要是家長請的朋友,我們自己請的不算多。 "
除了尊重父母的意思要辦婚禮之外,也有的新人覺得婚禮是一輩子的事情,尤其是男方,想用這種方式給女方一個幸福的承諾,另外有的女方也想在眾人祝福之下穿上婚紗,體會最幸福的一刻。肖女士和程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對,為此肖女士還特別托朋友從上海定制了一套禮服,準備作為主紗在婚宴當天亮相。
不辦宴席旅行結婚
上午9時30分,牛先生和妻子來到李滄區婚姻登記處,由于辦理的人較少,兩人很快領了結婚證高高興興地離開了。牛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妻子不準備大擺筵席,準備旅行結婚。"什么婚慶、婚宴、迎親隊伍,都不要,太麻煩了,而且還浪費錢。我們倆想好了,等到明年天氣暖和了,就到南方旅行結婚,這樣玩得開心,也不用給家人帶這么多麻煩。"妻子在一旁笑著點頭。"父母會同意嗎?""一開始也有點別扭,后來跟他們商量,老人也覺得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就答應我們了。 "對于之前自己或父母參加婚禮別人欠下的份子錢,牛先生也豪爽地說:"哎,都不要了,我們倆玩的開心就行了。 "
婚宴成離婚導火索
青島離婚網負責人王青華介紹,辦婚宴是新人組成家庭之后面對的第一道坎,能不能共同處理好這場婚禮,對新人是一個考驗。 "來我們維權中心咨詢離婚的夫妻中,不少糾結于當時婚宴誰家出的錢,誰家拿走了禮金箱這些問題,婚宴成了離婚的一個導火索。"王青華說,一對正在辦理離婚的夫妻就追究了3年前辦婚宴時的花銷,男方不是青島本地人,女方家操辦了整個婚禮,男方請了父母和不少同事到場,50桌的婚宴,男方同事很捧場,占了20桌。女方覺得既然是自己家交的婚宴錢,理應拿走禮金箱。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讓新郎不滿,但剛剛成婚也不便多計較。等兩個人因為各種瑣事發生矛盾以致鬧到離婚,男方又提出了這件事。男方說自己平時參加別人婚禮的時候禮金給的大方,朋友自然也還了不少禮,20桌加起來得有16萬元左右,但婚宴是2980一桌的標準,加上酒水的花銷也不超過3500元一桌。女方家本該把多出來的錢退給新人,不該自己收起來。
????行動
吃多少,點多少
"黃海""
良友"帶頭表態辦節儉婚宴
"少點菜,多打包,不浪費! "昨天,市飯店和烹飪協會聯合本報向全市餐飲單位發出倡議,推行"光盤婚宴",拒絕浪費,已有近百家大型酒店響應。
"所謂的光盤不僅僅是吃飯不浪費。"協會秘書長楊巖說,同時也要求酒店不強推高檔宴席、高檔菜品和奢華附加消費;講究科學飲食,注重膳食均衡,合理搭配菜品。另外要提醒消費者點餐適量,"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就打包"。
黃海飯店承辦的婚宴較多,為了減少婚宴浪費,酒店副總經理畢明輝介紹,辦婚宴之前,酒店工作人員都會和新人及婚宴總管溝通。 "比如詢問來的客人數量,有沒有老家親戚,朋友和家人各自的桌數等,從這些信息當中判斷每桌上菜的量。 "畢明輝說,"比如老家親戚,一般飯量比較大,這時給他們上菜時菜量會稍稍放開,而朋友桌,不少都是湊熱鬧的,有的年輕人也經常出入酒店,這時他們的菜量就會稍微控制一下。婚宴開始之前,我們會跟總管溝通,結束之后希望能將剩余較多的飯菜打包。 "另外飯店針對人數較少的顧客推出了半份菜服務。 "今年年初正式推出,到現在還是比較受歡迎,菜量減半,價格也減半,客人可以多點幾個花樣,最后又不會剩下。 "
良友餐飲總裁辦主任劉濤介紹,現在良友在各個門店點
菜區、餐桌上都擺放了"節約糧食,適度消費"的溫馨提示。"另外我們還推出了打包服務,推出不同的餐盒供客人選擇。"劉濤說,"有的客人就餐之后不愿意打包,是覺得打包不方便,參加完婚宴后拎個塑料袋子走也不體面。"現在良友在各個門店既有付費的打包餐盒也有免費的餐盒,其中付費的餐盒密閉性更好,材質更厚,而免費的餐盒實用性也較高,回家洗刷之后可以再用。劉濤表示,好的打包工具會讓客人有打包的欲望,不會造成浪費。
???觀點
2萬多網友狂點本報一條報道
婚禮,我們有話說
晚報連續推出的給婚宴挑挑刺報道,讓準備給兒子辦婚宴的市民宋春華深有同感。 "其實兒子和兒媳婦工作才兩年,社會上交往的朋友不多,兩個人又是在外地上大學,同學朋友都湊不齊兩桌。他們兩個想旅行結婚,可我們不行啊,從前親朋好友的孩子結婚我們都隨了份子,人家為了還人情還老打聽我兒子結婚的日期。既然要辦婚宴,就不能馬虎,別家孩子都去四星級酒店,我們也不好草草了事,婚慶上又是吉祥禮炮又是舞龍舞獅,婚慶主持人要請知名的,一算下來,30桌酒席加酒要20萬左右。"宋春華知道,現在辦婚禮明擺著是"虧本"賺喜慶,"要是通過晚報的報道能吹滅了婚宴的奢侈風,辦婚宴的接請柬的都會松一口氣。 "
本報相關新聞在新聞網轉載后,一條的閱讀量就達23108條。 "我們小區有人結婚租了超長林肯,結果車進了小區就掉不過頭來,一家人折騰了好一陣子,找保安打聽旁邊車位的車主電話,挨個把人叫下去開車騰地方。你說這有必要嘛!"晚報的婚宴稿引發網友吐槽,不少網友跟帖列舉自己當年結婚時的無奈:"3個機位錄了4盒錄影帶,當時攝影攝像花了5000元,回家就播放過一次,大家還沒看完,現在已經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多數網友表示,自己結婚大擺筵席完全是父母的意思,結婚成了一場秀。剛做了新郎的程超說,他建議把婚禮直接放到登記處舉辦,然后一家人吃個飯,分別答謝一下親戚朋友,分別請客。一來有寬松的環境聊聊天,二來減少了浪費。
????記者手記
莫讓盛宴變"剩宴"
婚禮,原本是一件充滿了神圣、幸福和快樂的事情,可隨著《給婚宴挑挑刺》這一系列報道采訪的不斷深入,我們卻更多地感受到了無奈。在攀比之風、鋪張之風、人情之風的多重作用下,迎親車隊越開越豪華、婚宴花銷越來越龐大,可婚禮的幸福指數卻并沒有隨之增長,反而平添了更多的心煩,乃至心酸。
小兩口為拿不拿出一個月的工資來租豪車當禮賓車而吵到要分手;新人的家長則為請不請這個朋友,還不還那個人情而費盡腦筋。程式化的復雜婚禮流程,讓新人苦不堪言,不是在分享幸福,更像是演戲、作秀;眾多趕場還人情的"陌生"賓客圍桌尷尬而坐,宴未半而人已散,空留滿桌佳肴白白浪費……而大宴過后,"這些剩下的菜比我們家過年時吃的飯還好! "在酒店勤工儉學的小王收拾婚宴殘局,將整條清蒸魚倒進泔水桶時說的這句話,更是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
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全國上下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優秀傳統的大背景下,在高檔消費都在降溫之時,盡管辦婚宴是私事,花的不是公家錢,但我們是否還有必要為其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值得深思。
玩微信發微博,進入"微時代"了,不妨來個個性的"微婚禮";相約婚宴不超過20桌,不妨來個平實的"小眾"婚禮;飯菜適量不過度消費,不妨來個"光盤"的婚禮……暮然回首,你會發現,原來婚禮還可以這樣辦。讓一切回歸真實,或許我們會收獲更多的幸福與感動。(記者 田璐 趙黎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