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大雨頻頻,后又持續高溫,今年夏天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我省沿海的部分
海參養殖戶就遭受了巨大經濟損失。與此同時,海參苗養殖戶卻興奮起來,用他們的話說,是這兩個月的極端天氣拯救了低迷的海參苗市場。
大批夏眠海參"蒸發"
"現在還沒辦法精確統計,到今年11月份集中收獲時就能看出來了,不過我查看了網箱,發現海參個數明顯比6月份少了,損失應該不小。"昨天下午,在即墨市豐城中心社區搞海參養殖的趙從方對記者說,海參夏眠的時間是7月初至8月底,如果在夏眠期間打擾了海參,那么將直接影響海參的生長導致減產。自7月初開始,連續降雨使海參池里的海水鹽度降低,致使海水生菌,海參口腫,皮膚出現潰爛。還未等這個問題解決完,自8月初開始,我國大范圍地迎來持續高溫天氣,海水溫度驟升,很多海參在睡眠中就被烤死了,在陽光下悄悄化成水"蒸發"。
海參池天天須換海水
"海參養殖的水不能太深,因為海參生長也需要陽光,參池一般需在3米以內,這個深度足以讓太陽曬透,把整個池子里的水烤熱。 "在鰲山灣搞海參池養殖的遲先生說,7月份頻繁降雨,為了保持海參池里的鹽度,他需要頻繁換掉參池里上層的水,然后把海里的水再補進來,8月份持續高溫天氣,為防止正在參池里夏眠的海參被燙死,他同樣需要不斷更換池子里的水。"以往都是一月兩進大海,在這兩個月,則幾乎需要天天進大海,光來回抽水和人工費就老高了。 "遲先生說。
據了解,像遲先生這樣海參池距離海水較近的已經算是走運的了,一些距離海水較遠的海參池,由于不能及時換水,以致海參因為鹽度或溫度大量死亡。記者從即墨市海洋漁業局了解到,由于養殖池用途不定,加之養殖戶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并沒有當地海參養殖池數量的具體統計。至于這兩個月的具體損失率,目前尚無法具體統計,等今年11月前后海參大量收獲時,損失大小將見真正的分曉。
海參苗身價漲百元
"這兩個月的極端天氣把海參苗市場拯救了。 "在田橫中心旅游度假區山南村搞海參苗養殖的張老板說,自去年開始,由于海參苗養殖數量的增多,以致海參苗市場出現了低價競爭的情況,一斤50個頭的海參苗只能賣到六七十元,低的時候四五十元就出手。連續兩個月的極端天氣讓不少正在生長中的海參死亡,原本不需要補苗的海參養殖場需要大量補苗,這就會推動海參苗需求的增加,從而提高海參苗的身價。 "現在同等頭數的海參苗已經漲到一百六七十元一斤了,聽說還會繼續漲。 "張老板說,兩個月的大雨和高溫,讓海參苗的身價漲了一百元。
即墨市海參協會表示,由于海參可能會大量減產,今年中秋節海參的價錢肯定也會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