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投產的青島豐益園食品有限公司。
龍水社區安置樓工程。
青島海瑞普電力科技項目建設工地。
開發區領導在工地現場辦公。
麥格耐特科技二期主體已完成 60% 。
蘇州路小學改擴建工程。
簽約25個項目,過億元項目19個,總投資120多億元;今年1月,洙河社區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成為
萊西市設施配套標準最高的社區服務中心之一;實施“一村一品”,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8家……今年以來,萊西市經濟開發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的目標,深入推進“尋標、對標、達標、奪標和創標”活動,加快比學趕超步伐,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1~6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5億元,同比增長19.8% ;固定資產投資19.6億元,增長21%;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9620萬元,增長20% ;外資到賬3326萬美元,增長61% ;到位內資13.3億元,增長86%;預計進出口總額1.4億美元,增長11%,主要指標實現“時間過半、任務超過半”。
扎實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萊西市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以第一位的精力抓項目,項目洽談、簽約、開工、籌建等各個環節高效推進。今年以來,簽約25個項目,過億元項目19個,總投資120多億元。其中迪趣文化城項目是開發區迄今為止引進的最大的文化產業綜合體項目,華特工業園是開發區在片區招商方面取得的一大成果;世和模具項目由韓國最大的模具生產企業投資興建,擁有世界領先技術和設備。目前儲備在談項目28個,其中外資7個,內資21個,北京生物化工、德國電梯等項目計劃近期簽約。
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狠抓項目建設,全面開展了“雙月奮戰和集中專項服務活動”,項目推進不斷加快。今年以來,新開工和續建項目23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6個,總投資81億元,主要有海瑞普電力科技、鑫興通物流、風河熱力、中鴻重機、慧寶生物、潤昇達油田設備、永強新工貿等。續建項目7個,其中,麥格耐特科技一期正在安裝設備,二期主體完成 60%,泰浩杰新材料二期鋼結構主體安裝完畢;佐爾電子、星順機械、海昱達機械等項目基本完工。今年以來,已有5個項目正式投產,分別為舒美特實業、衣潤服飾、豐益園食品、新諾科鑄造和裕洋電子。同時,廣宇新材料、元亨利電子、景華彩紡織等10多個項目正在積極準備,計劃9月份前開工。
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集聚型社區全面開工建設。今年6月初開工的龍水社區是全市重點推進的集聚型社區之一,覆蓋12個村莊,一期工程總投資1.75億元,占地114.6畝,建筑面積10.62萬平方米,其中安置樓6個樓座、4萬平方米,可安置420戶,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40%,計劃年底交付使用。該社區還配建了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網點房和物業設施等1.59萬平方米,已于4月下旬開工,目前主體工程已封頂,計劃年底交付使用。
社區服務中心工程穩步推進 。在去年完成4處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的基礎上,今年1月,洙河社區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成為我市設施配套標準最高的社區服務中心之一。今年新開工了龍水和九江兩處社區服務中心。其中,龍水社區服務中心位于水磨灌村,建筑面積2760平方米,總投資450萬元,已于4月下旬開工,目前主體工程已封頂,計劃年底交付使用。九江社區服務中心位于中沙村,覆蓋7個村莊,投資350萬元,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占地16畝,投資350萬元,于6月上旬開工建設,目前已封頂,計劃10月底前交付使用。
社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堅持科學規劃,提升整體環境。在社區建設的同時,扎實推進產業園區、幼兒園、小學等配套設施建設,切實解決社區群眾的就業和求學問題。在全區6個農村社區內,規劃建設了以機械、物流、電鍍、食品加工、服裝等6個工業產業園和官道小米示范園、簸箕掌設施蔬菜示范園和龍水社區種植園等3個農業產業園。其中,在蘇州路以東規劃建設占地1200畝的龍水社區產業園以機械制造、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為主,可安置中小企業30家左右,解決社區80%的剩余勞動力就業。同時,在309國道以北、揚州路以東規劃建設占地1000畝的種植園,用于發展高產高效農業。
舊村改造步伐不斷加快。今年新開工2處舊村改造工程,其中 ,劉家院西村舊村改造面積19.2畝,一期工程于5月底開工,共建設2個樓座,面積9000余平方米,可安置100戶,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60%,計劃年底交付使用。譚家院西村改造項目采取“邊拆邊建、分片推進”的方式進行,一期工程建筑面積9200平方米,可安置90戶,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80%。
扎實推進民生實事工程 教育事業投入進一步加大。6月初開工的蘇州路小學改擴建工程總投資3200萬元,占地60畝,建筑面積14660平方米,規劃18個教學班,目前一期工程主體工程已完成80%,計劃9月底前投入使用;投資200萬元對龍水小學的校舍進行抗震加固,目前工程完成90%,計劃秋季開學投入保用;投資680萬元建設了龍水社區幼兒園,建筑面積3935平方米,目前已封頂,計劃10月份竣工;投資300萬元南龍社區的幼兒園基礎開挖,計劃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加快綠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今年以來,開發區投資3400多萬元實施了三項綠化工程,共栽植各類喬灌木60余萬株,同比增長78%。一是綠廊工程,以309國道和蘇州路綠化為重點,栽植楊樹、法桐等各類喬灌木38萬株;二是綠園工程,以南北工業園和4個社區產業園綠化為重點,栽植各種苗木6萬余株;三是綠村工程,以溝上、街東、左家泊等20個村莊綠化和成片造林工程為重點,栽植各類苗木16萬株。投資90萬元在焦格莊、新安2個村莊的750個農戶中進行農村“三格化糞池無害化廁所”改造工程,今年5月全部通過驗收。同時,大力開展大干300天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進一步完善了長效管理機制,全區呈現出“河道溝渠暢流,道路交通暢通、村里村外整潔”的景象,環境衛生狀況大大改善。
安監工作常抓不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加大安全生產檢查力度,實行安全生產日常化、制度化,狠抓食品安全工作,對區內的養殖場、養殖小區、農貿市場、超市、冷庫、倉儲等重點場所開展專項檢查5次;為保障師生飲食安全,對全區5所中小學和18所幼兒園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拉網式大檢查,對100余家重點管控的學校和企業食堂、商店、農貿市場、小作坊、流動攤點和屠宰點等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截至目前,已糾正存在問題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20余家(個)。
優質服務傳播婚育新風尚。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開展優質計生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印發《育齡婦女手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須知》等5000余冊,增設固定宣傳展示牌88個,開辦各種培訓班38次,為婦女提供免費健康查體服務3000余人次,有力推進婚育文化傳播,營造全區文明生育的良好氛圍,有力促進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順利開展。
努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實施“一村一品”工程。把“官道小米”、“七星河黃秋葵”、“華西生態豬肉”、“小院新高梨”、“簸箕掌西紅柿”、“中沙肉鴿”“簸箕掌西紅柿”等作為創建品牌的重點。目前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8家,其中,后周格莊、小院和小河崖等村莊建有高標準梨園1500畝,左家泊等村莊建有黃秋葵出口基地1200余畝,簸箕掌等村莊現有蔬菜大棚500多個,龍二、焦格莊等村莊的奶牛養殖小區存欄量達到2600多頭,中沙格莊村建有膠東最大肉鴿養殖基地,年出欄150000只。
奪取農業大豐收。通過結構調整、科技服務、農資保障、技術培訓等措施,努力實現農業高產高效。不斷優化種植結構,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有機蔬菜、甜玉米、花生等效益高、見效快的特色農產品,切實做到春耕生產種植結構優化、品種優良,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加強農業科技培訓,通過現場示范、組織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良種推廣、測土配方、節水灌溉、病蟲害防治、蔬菜種植等技術指導和培訓,免費為群眾提供科技服務,上半年共開展現場培訓14期,培訓農民8000余人次。做好農資保障服務,圍繞肥料、種子、農藥、地膜和農機等重要農資,開展對農村農資市場的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搞好“放心農資送田間”服務。今年全區2.9萬畝小麥獲得了總產量1365.9萬公斤的大豐收,比去年增產60.9萬公斤。目前,全區20000多畝玉米、8100畝花生和2100畝果樹等農作物長勢良好。
徹底禁止焚燒秸稈現象。通過召開動員會、大喇叭宣傳、張貼標語、發放一封信 、黨員干部聯戶等形式,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氣象信息 、防火等知識,營造了一個濃厚的“秸稈還田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同時,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和收割技術,確保所有小麥聯合收獲機械安裝秸稈切碎裝置,對不符合要求的機械責令停止作業,使小麥留茬高度嚴格控制在15cm 以內,確保了今年全區近3萬畝小麥未發生一起焚燒秸稈現象,實現了“不著一處火 、不冒一縷煙”的目標。 文/圖 記者 遲凱 本報通訊員 李言軍 崔恒達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