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濱州4月15日訊(記者 紀學敏 通訊員 李雅芹 劉浩洋)4月16日至18日,
陽信縣將舉辦第24屆
梨花會暨第三屆黃河三角洲民俗文化節。堅持“熱情節儉、便民務實”的原則,不搞大型開幕式,不請明星大腕,不安排迎送宴請,由一系列民間文藝
演出和民俗活動組成的主要文藝活動將梨花會由“官辦”變成了“民辦”。
滿園梨花盛放喜迎八面來客,民俗活動紛呈敬獻各方友人。本屆梨花節以“弘揚
梨鄉文化,倡導生態旅游”為主題,安排有梨園觀賞、廣場文化活動、梨鄉特色產品展銷等主要活動,以民間文藝演出、梨鄉書畫展覽、民間藝術、民間工藝展演、古玩藝術品交流等一系列民間文藝活動作為本屆梨花節的主要文藝交流形式,把以前遠處觀看的“大舞臺”搬到了群眾和游客中間,讓民俗文化的氣息觸手可及。沒有請明星大腕,沒有豪華的歌舞演出,但有本地民間藝人演出本地劇目。據統計,每年陽信縣梨花會吸引來的游客、外商上萬人。
據了解,陽信縣是聞名中外的鴨梨之鄉,鴨梨種植面積達10.8萬畝,年總產量達20萬噸,年出口量8000噸。色澤金黃的陽信鴨梨因其果梗部壯似鴨頭而得名。自1990年4月舉辦首屆梨花會暨經貿洽談會以來,至今已連續舉辦了23屆。陽信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達成了“辦節會與其轟轟烈烈搞形式,不如扎扎實實
辦實事”的共識。縣委書記馬福祥說:“舉辦梨花會,我們采取概念辦節,不浪費財政資金,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據悉,陽信政府淡出“梨花會”主導地位,注重群眾主體地位,為期三天的活動中政府著重做好安全保衛和服務工作,把節約下來的數百萬元資金用在為群眾辦實事上。
在過去的一年里,陽信縣注重民生改善,承諾為老百姓辦的“十件實事”件件都已落實,群眾津津樂道:10個鄉鎮辦省級標準化幼兒園開工建設,其中4處已全面竣工;投資4000萬元,新建農村公路118公里,公交公司、出租車公司、交通信息指揮中心相繼投入運營;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了240元,住院最高補償額提高到1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396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600人;第二批60套廉租房配租到戶,700套公租房主體全部完工;實施“助行、助聽、助視”殘疾人康復工程,61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得到免費救助,發放貧困殘疾人補貼60余萬元;,110千伏韓家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 35千伏陳樓變電工程已完成主體工程及設備安裝,0.4千伏農網工程全面展開。
今年,陽信把節省的資金又將用在改善民生上,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投資5600萬元,新、改、擴建及大修校舍12.6萬平方米;扎實推進“平安校車”工程,努力實現“平安校車”全覆蓋;投資4000萬元,建成商店鎮、溫店鎮兩處中心敬老院,切實提高五保供養水平;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00公里、危橋改造15座;提高新農合補助水平,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完成6個鄉鎮衛生院項目擴建工作,不斷提高基層診療服務水平;成立環衛保潔公司,加強環衛設施和人員配備,努力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切實改善城鄉群眾生活環境;完成第三批120套廉租住房實物配租工作;投資8000萬元,建設公租房915套;完善城區雨污管網,在解決城區排污及汛期積水問題上有新突破;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力爭年內新增就業37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