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解讀 既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7.5%,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八年來第一次略微調低了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4% 左右,物價調控的預期目標與去年保持不變。這樣的搭配,體現了怎樣的意圖?會怎樣影響經濟走勢?
目標調低事關五年規劃 “從2005年起,每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目標都設定在8%左右,今年是8年來第一次調低。”長期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點出了其中的重大變化。
劉樹成委員梳理了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的年初預期目標。從2001年到2004年 ,除了2002年沒有明確提具體值外,都設定為7%左右。從2005年到2011年,都是8%左右。這一設置與五年規劃之間存在銜接關系,“十二五”規劃經濟年均增速目標比“十一五”下調了0.5個百分點。 從近年來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看,均大大高于年初預定目標。2009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為 9.2% ,2010 年為10.4%,2011年為9.2%。
做到雙穩要找好平衡點 “在各種矛盾交織的嚴峻形勢下,中國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來應對難題。同時通脹壓力仍然不小,增速穩一些有助于穩定物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說。
經濟增速和物價往往是一對矛盾。在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由于經濟增速過快引發物價大漲并不少見,而一味壓低物價又要冒經濟“失速”的風險。
“我們要的是經濟增速和物價的雙穩,二者之間要尋求好平衡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分析指出。
多種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從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這一態勢今年仍在延續。與之相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從去年年中6.5%的高點回落到年底的4.1%,雖然今年1月份反彈,但主要是春節提前的季節性因素。
“主動放緩經濟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區間回歸,有利于穩定物價,更是為經濟轉型創造條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指出。
退半步是為了進一步 “適當調低增速目標更多的是導向,引導地方政府不要過度追求速度,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留有空間。”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說。
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增速過快,或過于追求速度,往往“蘿卜快了不洗泥”,造成高耗能行業迅猛擴張,經濟結構惡化,物價快速上漲。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指出,適當放緩經濟增速能形成倒逼機制,加快經濟轉型和體制創新。
“退半步是為了進一步,關鍵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說。
“對于中國經濟的前景,要有信心。中國經濟的內需潛力巨大,結構調整的指向明確,宏觀調控的經驗豐富。只要應對得當,全年實際經濟增速應當會高于7.5%的預期目標。”葉青代表說。
數字2011 8.4%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4%;
11.4%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1.4%;
50%
城鎮化率超過50% ,這是中國社會結構的一個歷史性變化;
3500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
1043萬
全年城鎮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萬套,新開工建設1043萬套。
1221萬
城鎮新增就業1221萬人;
3000多萬
免除3000多萬名農村寄宿制學生住宿費;
2.53億
農民工總量2.53億人,比上年增長4.4%;
13億
13 億城鄉居民參保,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
47.2萬億
國內生產總值47.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2%。
本版文圖均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相關專題:
2012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