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已經非常優越,只要有什么需要,家里基本上都能給予滿足。而當今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家長緊張的工作,使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除了不遺余力地去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就是緊抓孩子的學習成績 ,但是往往在抓成績的同時卻忽視了孩子的道德教育。俗話說得好 ,“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德育問題的重要性。其實,家長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前,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品德。
案例:學習很好,卻讓人擔憂
同同現在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天生聰慧、好動。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家里,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爸媽媽一直對同同的學習成績非常滿意,在生活上他有任何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同同的爸爸孫先生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的方面都不會有問題。但照顧同同日常生活的爺爺卻不這么認為:“ 除了學習以外 ,其他地方,尤其是德育,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同同回家以后,見到我和他奶奶基本不打招呼,放下書包就寫作業去了 。對于我們的關心他也是愛答不理。吃飯的時候,也從不知道禮讓,只管自己吃自己的,吃飽了就玩去了 。有時候我們看見孫子和我們一點都不親熱,心里真是不好受。給他講講道理吧,他連聽都不聽。”談起孫子對自己的態度,孫老先生心里拔涼拔涼的。
筆者采訪了解到,同同的家長平常工作比較繁忙,和孩子的交流溝通比較少,因此,除了抓孩子的學習,其他方面就很難兼顧,在得知孩子的現狀后,同同的家長也比較著急。
專家:德育不好,易出“危險品”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眼下學生們的課業負擔并不輕,自然而然的,大家把學習成績提在了最前沿,卻忘記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教育。那么,家長應該怎樣去做?
“同同的案例,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曾經有位教育專家說過,人的智力有差異,受的教育更有差異,但經過教育都可以成為有用的人。智育不好是次品,
次品不好看,粗笨一些,但也有用處,不一定非是專家,當普通人只要努力都會對社會有貢獻。身體不好是廢品,道理更明白。德育不好是危險品!會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很深的危害。”同同所在學校的德育主任王先生表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時刻記住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現代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很多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們想要什么,家長們就迫不及待地滿足他們,而理由更簡單,“別人也都這樣”。
提醒:警惕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青島市重慶路第二小學分管德育工作的孫健主任說道:“作為老師,我們認為,小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比擁有豐富的知識更為重要。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遇事不敢擔當、喜歡推卸責任、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等現象 。如:當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往往第一反應都是指責對方的錯誤,而不會從自身方面尋找原因。”
“ 學生的品德教育非一日之功,應該將品德教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如上品德課時,把現在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用情景劇或者小案例的形式來體現,讓學生體驗、感受、分析,從而發現問題所在,并自覺改正。”孫健主任表示。
“結合相關紀念日開展一些活動,諸如‘我和爸媽換位體驗’、‘手拉手,團結友愛同進步’、‘尊老愛幼我先行’等等,都是很不錯的實踐活動,尤其在針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方面”。在談到對孩子的德育工作時,南京路小學的班主任邱皓琨老師介紹了自己的經驗。
建議:注意保持德育的連貫性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模仿能力又比較強。
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其性格、品德的發展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教導孩子如何去做人。對于孩子的德育教育專家們給家長四方面的建議:第一,樹立正確的榜樣作用。家長在家中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發揮榜樣作用,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德育的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第二,品德教育要有連貫性。作為家長不應過于溺愛孩子,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應及時進行糾正,不應以家長個人的好惡來評判孩子的學校和老師,也不應讓自己的情緒來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展。第三,處理問題要“ 和風細雨”。作為家長應該學會仔細傾聽,耐心了解孩子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 ,耐心地去引導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處理問題不應過于粗暴。第四,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家庭教育要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其實老師非常歡迎家長能夠將學生在家的表現及時反饋給老師,這樣的話家校就可以攜手,共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宋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俞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