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遏制房價不力要追責
會議要求,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要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住房城鄉建設部、監察部等部門要建立考核問責和約談、巡查制度,對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的,要追究責任。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分工協作和指導督查,加快制定、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據新華社
◎解讀
四管齊下再治高房價
一季度飛漲的房價,不僅刺痛購房者的神經,也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更為嚴格的信貸稅收政策、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市場監管……中央政府四管齊下,再出重拳,彰顯遏制高房價 ,切實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的決心。
更有力的信貸稅收政策
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近期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與投機性購房需求大量增加有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廖英敏說:“投機性需求是這一輪房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比如媒體曝光的一些城市出現的‘日光盤’現象,就是例證。一方面是房價上漲,一方面是通貨膨脹預期增強,使得人們看好投資房地產的收益。”
2008年四季度以來,地方和銀行普遍減弱了政策執行力度,一些地方二套及二套以上購房貸款首付低于40%,利率也有所降低,出現了投機客以極低借貸成本貸款購買多套房進行投機的行為,助推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今年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中,就曾要求“二套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貸款利率嚴格按照風險定價。”
廖英敏說:“與今年1月份政府出臺的政策相比,現有政策力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有關稅收政策。
業內人士認為,部分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與市場有效供應不足有關。增加有效供應,首先要增加土地供應。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供應總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房供應。依法加快處置閑置房地產用地,對收回的閑置土地,優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設。
近來部分城市頻出的“地王”,已經引起社會各界對“價高者得”的土地出讓方式進行反思。對于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探索“綜合評標”、“一次競價”、“雙向競價”等土地出讓方式。
削弱房價上漲基礎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要切實落實土地供應、資金投入和稅費優惠政策,確保完成2010年建設保障性住房300萬套,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280萬套的工作任務。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是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今年供應要比去年明顯增加。”
房價上漲過快,有龐大市場需求支撐的因素,背后是中低收入群眾的基本居住需求得不到滿足。專家認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使中低收入群眾有房可買、可租,才能平衡供求關系,削弱房價上漲的基礎。
加強監管嚴打捂盤惜售
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是近年來樓市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捂盤惜售屢禁不止,囤地行為視而不見,沒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樓盤公然銷售等現象并未得到根治。
為此,在市場監管方面,中央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對存在對存在捂盤惜售、土地閑置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限制新購置土地,暫停批準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商業銀行不得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據新華社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