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跨越20年的,不只是一顆感恩的心
半島評論員 高書華
一份情,要記多少年?答案是20年,又或者是永遠。
一邊是20年前的真心救人不圖回報,一邊是這么多年始終記著對方的好。高密人姜友莎要尋青島的恩人,給青島這座愛心之城又添了一份生動的注腳——我們的城市每天都在演繹著愛與被愛的故事,也許我們看到的十不及一,但就是這些小小的浪花,足以激起我們心中感動的波瀾。
2000元,現在看起來不算多,但在20年前,卻是一筆“巨款”。當看到本報熱線新聞版那篇只有500字的《早產雙胞胎在“呼救”》報道,青島的尚杰龔青夫婦,毫不猶豫地把這筆錢捐給了素不相識的高密人姜友莎,還有更多島城好心人看到報道后趕到病房,三十、五十、幾百、一千,涓滴細流匯成愛心長河,幫助她的早產雙胞胎女兒闖過了“鬼門關”。
對于救命之恩,姜友莎刻在心里,無法忘懷。她忘不了深陷窘境的煎熬,更忘不了送到病房里的一筆筆愛心款,那是引燃兩個女兒生命的火焰。
20年過去,雖然和青島恩人失去了聯系,但“龔青”“尚杰”這兩個名字,讓姜友莎時刻心心念念。當然不止這兩個名字,還有一本“愛心賬本”,也在她心中保存了20年,上面有很多好心人的名字,每一筆都是那么清晰,并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得模糊。
不光自己記在心里,姜友莎也讓兩個女兒記在心里——她們的命是青島人救的。兩個女兒如今都考上了大學,一家人生活幸福,遠在青島的那些好心人成了難舍的牽掛。從高密到青島,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未來,這份惦念跨越20年,因為一直濃烈而愈加珍貴,因為一直赤誠而愈加純粹。
20年不短,把做好事當習慣的青島人可能自己都忘記了,曾經救助過一對雙胞胎小姐妹,因此找起人來可能不太容易。但我們還是希望,找到幫助過姜友莎的青島好人。讓幫過她一家的人知道,當年播過一顆愛的種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也讓姜友莎和孩子們有機會當面說聲“謝謝”。
俗話說: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當一顆感恩的心穿越20年時光,來到我們這座大愛之城,不管是救人的人,還是被救的人,都值得我們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