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辦實事探訪丨青島:垃圾分類變成居民新時尚
實事6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改善提升行動,實施全域綠化行動,全面完成漁港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綠色供熱900萬平方米
19.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改善提升行動,市區撤并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3000處,新增密閉分類投放點100處;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200個、鎮級生活垃圾終端處置站10個,進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質量,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20.實施全域綠化行動,完成荒山和疏林地造林1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萬畝,啟動老虎山(二期)等5個郊野(山頭)公園綠化提升,建設市民綠色驛站2處、口袋公園20個、綠道50公里、立體綠化50處,提升城鄉綠化美化品質。
21.通過新建污染防治設施,配備污染防治設備,完成29個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實現整治全覆蓋,促進漁港環境持續改善。
22.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工業余熱和清潔能源供熱能力400萬平方米,促進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廚余垃圾倒在這個桶里,袋子不要放進去,需要投到其他垃圾桶里。”1月13日早上,在市南區徐州路海林花園的密封垃圾分類投放點,兩名分類指導員正在指導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每當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時,指導員都要打開垃圾袋進行檢查,確認分好類后,再將垃圾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內。
據了解,為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海林花園啟用全封閉定時、定點、破袋投放的新型垃圾房。運行一個多月,居民已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垃圾分類在小區變成新時尚。記者看到,小區內設置了不少垃圾分類指引牌等,居民來投放垃圾前,早就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來到投放點后,居民們熟練地將各種垃圾投入對應的桶內。
“去年12月1日,我們開始開展廚余垃圾破袋投放,就是要把廚余垃圾和裝垃圾的袋子分開。”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實行情況遠比預想的要好,我們預計至少需要一個月讓居民習慣破袋投放,實際我們大約用了一個周的時間,基本上實現居民自覺分類投放。”記者注意到,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后,會拿出一張“積分卡”,分類指導員會在對應的時間表格上蓋章。“這是我們推行的獎勵制度,只要居民投放得好,我們就會給蓋章,居民每月可以憑蓋章合格的卡兌換垃圾分類袋。”物業負責人介紹道。
“去年12月1日,街道啟動第二批定時定點破袋投放行動,一共四個小區,海林花園就是其中之一。下一步,街道還要聯合物業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讓更多小區參與進來,讓垃圾分類真正變成新時尚。”香港中路街道辦城發辦副主任隋金勝說。
2021年1月6日,《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一周年。一年來,市區76個街道、724個社區的5551個小區和2268個公共機構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省內率先、國內領先實現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清理整治污水和垃圾有效解決漁港臟亂差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李曉哲 王雪 白菊
問:對漁港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可以達到什么效果?
答:通過開展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含油污水、洗艙水、生活污水和垃圾、漁業垃圾等清理整治,推進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提高漁港污染防治監督管理水平,實現“港更凈、水更綠、船更潔”的目標。具體來講:
一是可以壓實各級政府屬地監管責任,推動建立健全措施辦法,形成長效化、常態化的新機制、新模式。
二是可以提升漁港經營者環保理念,進一步正規漁港管理秩序,有效解決漁港臟亂差問題,促進漁港環境持續改善。
三是可以提升漁民環保意識,減少垃圾、污水直排入海問題,大力提升漁港環境質量和港池水域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