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不文明直播成公害,該出狠招了
拒絕騷擾,是網絡時代的“剛需”,對于耍流氓式的不文明直播,必須進行徹底整治。這種亂象不僅存在于三亞,也并不局限于沙灘。整治不文明直播,需要監管部門、景區、游客、直播平臺、粉絲等凝聚共識,形成共治。
□本報評論員 王學義
日前,三亞發布《三亞市2020年元旦春節暨旅游旺季綜合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整治方案”),其中特別提到,將加強對大東海景區直播現場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騷擾游客路人、對路人進行低俗言語挑逗、與路人進行騷擾類身體接觸以及未經同意強行跟蹤拍攝路人等行為”,引發關注。(1月2日《北京青年報》)
三亞率先出手整治不文明直播,并不令人意外,因為當地已成“重災區”。目前,在各類直播軟件中,三亞海灘是最受主播歡迎的直播背景之一。在大東海景區,最多時差不多“十步一主播,播什么的都有”。而動輒高聲外放音樂、隨意搭訕路人,成為不和諧的一景。尤其是一些美女游客,常常遭到好幾撥主播的強行拍攝、騷擾,“明顯表現出不想錄了之后,還追著拍”“吵架之后才走”。顯然,這已近乎于耍流氓了。
的確,沙灘美女人人愛。玩玩直播,娛樂一下也沒什么,但前提是,必須遵守文明禮儀,守住法律底線。在景區內騷擾游客,擅自強行直播,已涉嫌侵犯游客的肖像、隱私等多項合法權益,特別是“與路人進行騷擾類身體接觸”可能構成猥褻,對此理應予以嚴懲。
三亞出臺整治方案,叫停不文明直播,就是要亮明態度,不允許此類直播肆意而為,變成一種社會公害。從整治方案內容來看,提到了“嚴厲打擊”等字眼,并要求執法人員加大巡邏力度,對于情節輕微的,制止并對主播進行批評教育,對情節嚴重者將進行相應懲處,并通報相關平臺進行處理。應該說,這一整治方案的效果,值得期待。
不過,也要看到,直播行業遵循的是流量變現的邏輯,這也是某些主播罔顧倫理道德、不惜以身試法的動力之所在。只要有點擊量、能賺錢,他們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痛苦和權益。而某些直播平臺也起了推波助瀾乃至“幫兇”的作用。一個城市進行整治難免會遭遇挑戰,比如,個別主播會四處打“游擊”,有的平臺也可能會推諉、敷衍。甚至,城市本身也會面臨到底要“熱度”還是要“美譽度”的利益博弈。能否出狠招、出實招、見實效,非常考驗當地職能部門的決心和智慧。
十三屆全國人大第十五次會議日前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其中的人格權編草案完善了隱私的定義,將“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拒絕騷擾,是網絡時代的“剛需”,對于耍流氓式的不文明直播,必須進行徹底整治。這種亂象不僅存在于三亞,也并不局限于沙灘,哪里有流量,網絡主播就出現在哪里。整治不文明直播,需要監管部門、景區、游客、直播平臺、粉絲等凝聚共識,形成共治。特別是直播平臺,既要守住底線,也要做好引導,對于屢教不改的問題主播,該封殺的要果斷封殺,如此才能使其產生痛感。整治不文明直播,還應成為全國統一動作,強化日常監管,如此才能更好地約束直播平臺,有效遏制這一社會新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