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充分展示中華...
心中藏家國 醫德暖人心!青島名醫張曉春受邀赴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
張曉春
文/半島記者 齊娟
圖/受訪者本人提供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半島記者9月29日獲悉,青島大學醫療集團副院長張曉春,作為山東省歸僑唯一代表以及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將赴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
她受邀參加國慶系列活動
9月28日,40多名歸僑僑眷專家來到北京展覽館,參觀“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其中就有張曉春。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張曉春將參加國慶閱兵觀禮活動。
作為山東省歸僑唯一代表以及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張曉春曾經放棄在國外的優越工作環境,只身回國從事腫瘤方面研究,為青島患者作出巨大貢獻。
1985年,年輕的張曉春從醫學院畢業后,進入山東省腫瘤醫院,成為了一名腫瘤科醫生。1996年張曉春來到山東省省立醫院,參與了腫瘤學科的建立,并成為了該院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事業發展一帆風順,張曉春的未來已經是一片光明,但是在2001年,張曉春卻決定,重新做回一名腫瘤科學生,而這一次她的目的地,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MD安德森腫瘤中心。
遠到美國,攻克一系列難關之后,張曉春師承世界首席肺癌精準治療專家杰克·羅斯教授,主攻當時國內尚是空白的基于基因檢測的肺癌精準治療。在這個世界腫瘤醫學的最高殿堂,張曉春一干就是12年,逐漸從一名博士生成長為MD安德森腫瘤中心的資深科學家,并先后獲得美國放療協會青年腫瘤學家基金獎,安德森癌癥中心十年杰出工作獎。
毅然回國成為腫瘤醫學先行者
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始終有顆愛國之心。2014年,張曉春辭去了在美國待遇豐厚的工作,回到祖國,成為青大醫療集團副院長,創建青大附院腫瘤精準醫學中心,專攻腫瘤精準醫學。她帶領的團隊共有18篇學術論文入選美國臨床腫瘤學年年會、世界肺癌大會以及歐洲腫瘤學年年會。
在全球前沿都在研究以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療法為主的精準診療時,青島還在起步階段。不服輸的張曉春帶領自己的團隊,緊追國際前沿技術,不斷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018年,青島首項抗腫瘤原研新藥AL8326的I期臨床試驗在青大附院啟動,作為一種國內自主研發、全球未上市的抗癌原研新藥,此次I期臨床試驗的啟動,填補了青島原研抗腫瘤新藥的空白,在省內也實現了零的突破,給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生機。
成立全國首個精準免疫中心
腫瘤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張曉春帶領自己團隊不斷實驗與研究,在今年5月份,張曉春帶領青島成立全國首個精準免疫治療中心,將為患者提供最優的醫療技術和治療手段,以減輕患者負擔為前提,整合青島優勢醫療資源,惠及更多島城腫瘤患者。
除了帶領青島成立全國首個精準免疫治療中心,此前,張曉春擔任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藥促會慈善大使時,就曾四處奔走,建言獻策,建議將昂貴的分子靶向藥物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很快,在她的努力下,青島成為全國第一個將高值的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納入醫保的城市。目前,青島有數十種高值分子靶向藥物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作為醫生,最難過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這個藥對病人有用,但由于價格太高了,病人用不起。”張曉春說,作為精準醫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基因突變檢測的分子靶向藥物非常昂貴,一個月數萬元的治療費用常使許多患者望之興嘆。張曉春的舉動讓更多患者吃得起藥,避免因病致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