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今日白露,無論多忙,牢記2件事!學會用藥膳調養,家人少生病
白露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3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白露后,晝夜溫差漸漸拉大,中午氣溫雖較高,但早晨與夜間已有絲絲的涼意。
我國古代將白露節氣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白露節氣,鳥類比人類更早感受到自然界的陽氣收斂、陰氣漸長以及氣候的變化。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也紛紛開始儲藏食物以備過冬,這也預示著天氣確實涼了。
收清露
《本草綱目》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飲白露酒
每到白露,古人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米酒,還會采集草葉上的露水進行配制,用以待客、自用,此酒又稱為“白露米酒”。
吃鰻魚
白露時節的鰻魚最為肥美。江蘇蘇州人在白露時節有吃鰻魚的習慣,因而有“白露鰻鱺霜降蟹”的說法。
白露時節,露水凝而為白,陰氣漸長。民間素有“白露暑氣滅,一夜涼一夜”之說。作為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標志著自然界陽氣自夏至達到頂峰后逐漸收斂,而陰氣則在入秋后悄然增長。此時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下降,天氣秋高氣爽,呈現典型秋季氣候,正如古語所云:“白露勿露身,早晚須添衣。”南方地區“秋老虎”亦逐漸消退,氣溫回落加快,晝夜溫差增大,空氣濕度降低。因此,白露養生應重在防寒保暖與生津潤燥。
藥膳調理
沙參枸杞粥
材料:沙參20克,枸杞20克,玫瑰花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沙參煎汁去渣,取濾液備用;枸杞、粳米洗凈后與藥汁同入砂鍋,加水適量,文火慢煮至粥熟;加入玫瑰花、冰糖,再煮5分鐘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養血明目。適用于陰虛肺燥、肝血不足所致干咳無痰、口干咽燥、兩眼干澀、視物模糊及熬夜人群。
注意:以上藥膳孕婦慎用。所有藥膳不宜隔夜食用,當日煮當日喝最佳。在食用過程中,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用并及時就醫。
聞吸法屬中醫內病外治范疇,多以辛散、芳香之藥為主,具有通嚏、宣肺、提神醒腦作用。白露后寒氣漸生、燥邪當令,易使肺氣不宣、鼻竅不通。此法借藥性之辛溫芳香,直接上濡呼吸門戶,正是應對此時節氣候特點的良法。
材料:橘紅15克,辛夷花15克,薄荷5克。
方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30~40分鐘,取汁備用;需要時取適量藥液倒入水杯中,加熱至微燙冒出蒸汽(約60~70℃);鼻腔對準杯口,保持安全距離,吸入溫熱藥氣3~5分鐘, 每周2~3次。
秋季,天空湛藍,風和日麗,正是進行鍛煉的絕佳時節。此時,不妨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如悠然健走,感受腳步與大地的親密接觸;靜心打太極拳,以柔克剛,體悟身心的和諧統一;舒展體操,喚醒身體的活力;或是乒乓球、羽毛球,在競技中釋放激情。進行這些運動,以微微出汗而不感到疲倦為宜。如此,有助于一掃胸中郁積,潤養肺氣,使機體內氣血調暢,為身體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部分圖片由AI生成 編輯、設計/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