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發現即墨之美|熱心“信大嫂”,專幫治煩惱!當紅娘、幫孤寡、解糾紛,連賺錢都是好手
在青島即墨區大信街道向陽新村的阡陌街巷間,活躍著一支特殊的巾幗隊伍。她們既是矛盾調解的“和事佬”,也是非遺傳承的“守藝人”;既是產業創新的“領頭雁”,更是文明鄉風的“播種機”。這支以“信大嫂”命名的志愿服務團隊,十年堅守,將文化基因深植鄉土,讓文明之花綻放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信大嫂做的花餑餑
婚姻事,“大嫂”管
在向陽新村的文化廣場上,孫淑琴正組織“信大嫂”們拿著工具打掃村里的道路和廣場,上午10點鐘確實熱,大嫂們自己武裝好,戴著遮陽帽、防曬袖快速地把自己負責的區域打掃干凈,相互之間配合得很默契。
即墨區大信街道向陽新村全貌
她們正準備進入信大嫂食品坊的時候,孫淑琴看到村里的青年小李,她一手拉住了小李,說:“你稍等,聽說最近你在家里為了找對象的事,和家里人拌嘴了?”小李點點頭沒有回應。孫淑琴接著跟小李說:“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要和父母商量好,找對象可不能只看外表,要注重內在品質,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小李抬頭跟孫淑琴說:“嬸子,謝謝你,我會好好考慮的。”說完,小李跟孫淑琴道別就回家去了。孫淑琴微笑著跟大伙說:“這孩子,聽勸,不管結果怎樣,起碼和父母溝通一下,讓家長也知道他的想法,他也知道家長的想法,作為父母肯定是為兒女著想。”
“紅娘大嫂”和年輕人聊天
“紅娘大嫂”和青年聊天
摘下遮陽帽,“信大嫂”王元云喝了一口水,她走到食品包裝區,把一些包裝好的點心裝到盒子里。這時,同事小張正把一些簡易包裝的點心搬到桌子上,準備裝盒子。王元云說:“小張,聽說你最近談對象了?同事小張微笑著點點頭。王元云接著說:“婚姻這個事是一輩子的大事,為了后半生的幸福,自己多考慮,多多了解,看看對方的人品。”小張抬頭笑著跟王元云說:“謝謝,謝謝”。 瞧,沒一會功夫,“信大嫂”變身“紅娘”,用她們質樸的關心,為年輕人傳授人生經驗。“信大嫂”們還定期為轄區單身青年們“搭鵲橋,牽紅線”。
信大嫂們
信大嫂們準備打掃村莊道路和廣場
鬧糾紛,找“大嫂”
“信大嫂”們在室內稍作休息后,還要去盡快處理一個鄰里矛盾問題。王元云她們一行四人來到居民宋愛華家里,一同前來的還有宋愛華樓上鄰居徐立珍。由于宋愛華夫婦倆年紀大了,他們的睡眠質量不好,樓上時而動靜大,她老兩口就不能正常休息,今天,叫上信大嫂們和徐立珍一起來溝通調解。宋愛華老兩口說晚上十點之后最好動靜小點,也理解樓上有小孩。住在樓上的徐立珍也跟樓下老兩口道歉并說:“請多包涵。”“信大嫂”們也在期間為雙方說和。大家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說出自己心里的訴求,雙方都了解彼此的難處,又能積極表達自己對鄰里關系的重視和愛惜。
“說事大嫂”走進居民家中調節鄰里矛盾
“鄰家大嫂”走進需要幫扶的群眾家中,為其打掃衛生。
隨后,孫淑琴、吳愛芹、孫葵花三位“信大嫂”,來到村里面需要幫扶的居民家中,這位居民一人在家,“信大嫂”們來了之后,給他打掃衛生,看一下他當天吃了什么,家里有沒有水等。 據“信大嫂”孫葵花介紹,她們不能讓這位居民單獨出門,除非有人陪伴,目前每天都有人來照看他,大伙走的時候把門鎖好,把鑰匙收好,方便其他人來照看這位居民。真是一群讓人暖心的“鄰家大嫂”。
大信街道向陽新村黨委副書記、南翟家疃自然村黨支部書記 王曉娟
大信街道向陽新村黨委副書記、南翟家疃自然村黨支部書記王曉娟說:“我們還將打造100名婦女組成的志愿服務隊,結對幫扶弱勢群體,幫助困難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每年結對幫扶村莊困難群眾10余戶。”
做花饃,年售100萬元
信大嫂食品坊內,“大嫂”們忙著制作面塑、五谷雜糧等農產品,臉上充滿了自豪和喜悅。王曉娟說:“我們將面塑、剪紙等非遺元素融入產品設計。”制作出“五谷豐登”禮盒,里面的花饃造型融合了二十四節氣元素。這種創新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產品不僅在本地熱銷,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年銷售額突破100萬元。
信大嫂制作的面塑
王曉娟介紹說:“我們注重文化+研學模式的探索。今年暑假,食品坊與教育機構合作推出農耕文化體驗營,孩子們通過種植小麥、磨面、制作面點,親身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每月舉辦1-2次研學活動,既傳承文化又拓寬增收渠道。這種模式已帶動20余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半年內為村莊增收6萬余元。”
孩子們學習制作面食
據介紹,特色面食制作,還有綠色農產品加工銷售,預計年收入60萬元,每年可為村莊增收20萬元。今年計劃投資150萬元建設“信大嫂”項目二期,擴建面食加工車間、研學基地、直播間、冷庫、倉儲約1200平方米,拓展研學和直播功能,預計每年為村莊增收20萬元,目前二期項目已開工,計劃11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從矛盾調解到環境美化,從家風傳承到產業創新,“信大嫂”用時間書寫了鄉村振興的巾幗篇章。她們的實踐證明,當文化賦能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當婦女力量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就能激發無窮的發展活力。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信大嫂”正描繪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壯美畫卷,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她力量”。
(半島全媒體記者 朱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