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藥藥業四觸反壟斷紅線,7000萬罰單難掩3億“情報費”謎團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新一紙近7000萬元的罰單,再次將津藥藥業推至反壟斷的聚光燈下。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該藥企近年來第四次因違反反壟斷法被處罰,其屢次觸碰監管紅線的行為,加之年報中連續三年總額超3億元的“市場情報收集費”,以及回復監管問詢時對關鍵服務商的“打碼”處理,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其商業行為的合規邊界與信息披露真實性的質疑。
壟斷“慣犯”的代價:四年四張罰單
6月1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壟斷協議案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24年4月對郭相國組織4家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經營者涉嫌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立案調查。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四家企業將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價格從8000元/公斤推高至1.3萬元/公斤,漲幅高達62.5%。四家藥企合計罰沒3.62億元,其中,津藥藥業單家罰沒6919.24萬元,占其2024年歸母凈利潤的51.85%。
來源:津藥藥業5月1日發布的公告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津藥藥業并非首次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此次是其被查處的第四起醫藥壟斷案件。
2021年4月,津藥藥業以協議形式對醋酸氟輕松原料藥銷售市場進行劃分,并變更、固定醋酸氟輕松原料藥價格,排除限制了醋酸氟輕松原料藥銷售領域的競爭,被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罰款4402.26萬元。
2023年3月,津藥藥業子公司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濫用在中國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場的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卡莫司汀注射液,被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罰款2772.13萬元。
2023年4月,津藥藥業控股孫公司天津天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銷售氟尿嘧啶注射液時,達成并實施“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協議”的行為,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988.43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被處罰時,津藥藥業均表示,公司將引以為戒,吸取教訓,完善合規體系建設,持續守法合規經營,積極維護股東權益,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降本式”盈利困局:銷售腰斬難掩核心失血
壟斷罰單背后,津藥藥業的經營根基正在動搖。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01%至1.33億元,但營收端明顯下滑,同比下降15%至32.15億元,第四季度單季巨虧5324萬元。
來源:公司2024年年報
深入拆解其財務報表可以發現,銷售費用的“斷崖式”下降成為支撐利潤的關鍵。2024年,津藥藥業銷售費用同比暴跌45.76%至5.7億元,其中推廣活動費用從2023年的5.42億元暴跌54.23%至2.48億元,市場策劃服務費從2.85億元降至1.14億元,下跌60.03%。銷售費用的大幅削減雖提升了短期利潤,卻也暴露出企業在市場拓展與產品推廣上的疲軟。
在公告中,公司將銷售費用銳減歸因于“集采政策執行”和“營銷模式升級”。真實情況是,2024年,其納入集采的主要制劑產品銷售額同比下降16.5%至7億元,銷售費用更是銳減65.26%,其他產品銷售費用也下降41.83%。核心甾體激素類與氨基酸類產品收入分別下滑16.89%和19.32%,“以價換量”策略的短板逐漸顯現。
來源:津藥藥業關于2024年年度報告的事后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公告
更為可疑的是巨額市場情報費的去向。2022-2024年間,津藥藥業的“市場情報收集費”分別為1.08億元、1.12億元和8597.3萬元,3年合計3.06億元。誰在為津藥藥業提供活動推廣等服務?5月13日,公司在回復上交所問詢時,相關企業被打了“馬賽克”,這種信息披露方式引發對其財務真實性的質疑。
為何預付關聯企業大額研發款?“捆綁式”研發合作遭問詢
津藥藥業與控股股東附屬企業的“捆綁式”研發合作模式,成為監管重點關注對象。
年報及公告顯示,津藥藥業與天津藥業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眾恩康醫藥技術有限公司、津藥永光(河北)制藥有限公司、天津市醫藥集團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等控股股東附屬企業存在預付研發款,2024年累計發生預付約0.2億元,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2024年累計償還約0.7億元,期末余額約1.6億元。而津藥藥業2024年的研發費用為2.04億元,同比增長26.91%。
“大額預付研發預付款且長期掛賬的合理性,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附屬企業相關往來款項是否構成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的問題遭上交所細究。
從津藥藥業披露的研發明細看,2024年,涉及公司委托控股股東附屬企業的研發項目超過100個,最早的項目啟動時間可以追溯到2016年3月。例如,JSYL073、JSYL083等項目需技術審評后才能注冊批準,研發周期較長;JSYL072、JSYL045等氨基酸類原料藥項目尚在技術攻關;吸入用XP003混懸液等制劑新產品尚在技術審評。盡管公司解釋稱這是基于關聯方技術優勢與研發效率的考量,但長期掛賬的合理性仍存疑。加碼研發投入能否順利開花結果,有待進一步觀察。
監管利劍高懸,四張罰單累計1.7億的代價不知能否仍斬斷津藥藥業的壟斷基因。當關聯研發項目超百個、服務商信息被打碼、核心產品持續萎縮,津藥藥業拿什么守住“良心藥”的承諾?對于上述問題,記者向津藥藥業方面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大眾報業·風口財經記者 趙沖)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h4>
- 資產規模首破7000億,核心業績指標雙增!青島銀行一季報“穩”有支撐、“進”有動力
- 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開戶人數突破7000萬
- 7000余名中小學生比拼足球,將踢近900場比賽——青島市第35屆“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開幕
- 關注中報|業績增長難掩問題凸顯!浙商銀行:不良貸款新增11.71億元,上半年累計收下14張罰單……
- 一天寫7000篇 這些謠言都是某MCN機構利用AI造的謠
- 7000多元的快遞被弄丟 韻達快遞答應賠償之后又反悔
- 5000萬元支持汽車置換更新,7000萬元推進老樓加梯……青島統籌資金超28億元支持以舊換新
-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適老服務惠及超7000萬人次老年消費群體
- 高“鹽”值,新征程!青島最后千畝鹽田踏上轉型路,承載一甲子記憶,古法制鹽年產7000噸
- 光大銀行全力保障龍年春節假期 個人線上服務近70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