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又值汛期將至,在涼爽的水中暢游是許多人消暑的必備手段,預防未成年溺水也到了關鍵時期!娛樂第二,安全第一!一起來學習預防溺水小知識吧~
膠州公布鎮街防溺水舉報電話 經查實每次給予200元獎勵
近日,記者從膠州市預防未成年學生溺水聯席會議辦公室獲悉,為加強未成年人預防溺水工作,各鎮街健全了防溺水“有獎舉報”工作機制,各鎮街防溺水聯席會議辦公室有獎舉報電話在轄區危險水域明顯位置進行了張貼公布,村民居民一旦發現有在危險水域旁邊玩耍戲水甚至游泳的未成年學生要勸阻勸離,同時電話舉報至鎮街防溺水聯席會議辦公室,經查實,給予每次200元獎勵。
珍愛生命 遠離溺水
案例:2024年7月16日,廣東梅州興寧市,兩名男孩在水庫不幸溺亡。男孩親屬及村民稱,溺亡的兩名男孩是親兄弟,一個17歲,一個14歲。
溺水,這個看似遙遠的詞匯實則是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1、安全意識薄弱,對自己的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出于好奇或好玩而私自下水游泳。
2、對環境風險認識不足。河流、湖泊等野外水域、城市噴泉景觀池、建筑工地積水坑、廢棄窖井等危險環境都容易使未成年人陷入溺水困境。
3、下水前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下水后突遭冷水刺激,或者游泳時間過長,體內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導致四肢痙攣、抽搐等特殊情況,因而發生溺水。
4、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導致溺水。
防溺水認知誤區
1、會游泳就不會溺水?
水下情況復雜多變,水草、淤泥、漩渦等自然環境都可能導致溺水事故的發生。此外,疲勞、生病、抽筋等個人身體因素也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當中。
2、溺水后大聲呼喊?
溺水的發生往往是悄無聲息的!口鼻嗆水后,溺水者根本無法正常發聲。
3、帶上游泳圈能“保命”?
游泳圈不是救生設備!充氣式塑料游泳圈本質上是玩具,并不能在游泳時有效保證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4、會游泳就可以救人?
水中救援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切忌貿然下水救人!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超 通訊員 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