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破解秸稈綜合利用難題 “秸”盡所能 “循環”生金
2025-06-16 08:49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30902) 掃描到手機
6月11日,金黃的麥浪剛剛褪去,位于膠州市洋河鎮的青島耕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又熱鬧起來。打捆機轟鳴著來回穿梭,將一壟壟麥茬卷入“腹中”,壓實、捆扎后吐出整齊的秸稈捆。工人們麻利地拎起一個個秸稈捆,放置在早已等候在這里的奶牛養殖場貨車上。
“我種了300畝地,每畝能打15個左右秸稈捆,每個賣4塊錢,這樣算下來,每畝就能多賺60來塊錢。后期種玉米,地里沒有草,不擋種子,可以把地種得更好。”合作社成員董淑潔擦著額頭的汗水說。早在麥收前,他就和奶牛養殖場達成合作,由合作社負責秸稈打捆,奶牛養殖場承擔裝車運輸工作,這些麥秸經過處理后,將直接成為優質飼料。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生態系統中十分寶貴的資源。”膠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科科長劉芬介紹,“我們積極鼓勵農戶在小麥收獲后,選擇秸稈直接還田,或者依托農機合作社、畜禽養殖場、堆肥企業等,開展秸稈打捆離田。我們的目標就是讓秸稈‘物盡其用’,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
近年來,膠州市農業農村局多措并舉,積極破解秸稈綜合利用難題,大力推動農戶與農機合作社、養殖場等合作,開展秸稈打捆離田工作,成功構建起“秸稈飼料化—養殖—糞污制肥—還田”的綠色循環鏈條。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持續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產業鏈的持續延伸,為鄉村振興持續增添綠色動力。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超 通訊員 劉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