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當時評丨不妨讓京東美團之爭的“余波”再長一點
評論員 張靜寧
要談京東和美團之爭,繞不開互聯網的零工經濟。
零工經濟是一種以短期、臨時或項目為基礎的新型就業模式,通過數字平臺實現人力資源的靈活配置。比如人們熟知的: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一方面,零工經濟為很多互聯網平臺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零工經濟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新興的就業崗位。
前幾年,這樣的經營模式經歷了高速擴張的時期,騎手、快遞員等崗位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當平臺擴張開始放緩時,一些問題開始顯露出來。2020年,外賣騎手與配送效率的矛盾被網友們關注,近幾年,外賣騎手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障程度低、勞動權益被侵害等話題不斷引發網絡討論。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2月,京東宣布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可以說是瞄準了外賣平臺最“薄弱”的一環——騎手權益,同時也打響了外賣行業騎手權益保障的“第一槍”。4月,京東發布《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稱有外賣騎手遭遇“二選一”,但京東對兼職騎手永不強迫“二選一”,并提出了“為騎手對象安排工作”“超時20分鐘以上的外賣訂單,京東全部免單”等一系列對外賣騎手的保障措施。總是“搶先一步”的京東,用人文關懷收獲了越來越多網友的稱贊,不少人感嘆,京東和美團的“大戰”,也許會成為騎手群體的“破局時刻”。
這是京東常用的營銷方式。不論是為騎手提供更多的權益、劉強東請騎手們吃火鍋還是劉強東親自送外賣,京東用一種具有人文色彩的敘事方式,營造起了一個更具社會責任感、與萬千騎手共進退的企業形象,通過與平臺、商家和消費者的雙向對話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雖然騎手和網友們都明白,京東也好、美團也罷,一系列的保障舉措更多地是為了通過對騎手權益的維護,來撬動更多的市場份額,為的是在這場商業博弈中爭奪更大的“蛋糕”。但這份利好卻是實實在在的。兩大平臺的競爭,倒逼外賣行業從粗放管理向精細化運營不斷轉變:平臺重新定義算法規則、騎手權益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消費者體驗也納入考量,這或許會為整個行業帶來新的發展范式。
而看回眼下,當商業競爭的熱鬧退去,如何將喊出來的口號落到實處才是企業的真功夫。近幾日,網友一面感動于劉強東的“兄弟情”中,一面苦于“京東外賣崩了”“一小時沒人接單”的等待中。怎么執行、怎么保障,不能僅限于口號式的宣發,我們希望贏得流量之余,平臺不妨將熱情更多地投入到行動力中,讓這場有利于社會的良性競爭的“余波”再長一點、再遠一點、再實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