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方案》解讀|做好“體育+”文章,三大方面推動體育消費提質升級
體育消費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承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月19日,青島市政府召開《青島市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方案》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青島市體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馨對《方案》解讀時公開表示,青島市人均體育消費支出超過3200元,位于全省首位,2024年,全市規上體育服務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21.2%,全省同比增長1.9%,青島高于全省19.3個百分點。2025年,青島市將扎實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大力提振消費”部署要求,做好“體育+”文章,堅持從供需兩端發力,從優質賽事供給、消費場景打造和服務業質量提升等三個方面,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提質擴容,讓體育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展現城市活力的新名片。
加大優質賽事引進,拉動體育產業鏈
以舉辦提升城市影響力、拉動消費增長、提高群眾參與度為辦賽目標,積極引進關注度高、票房優異、參賽積極性高、外地(參賽和觀賽)人數多的賽事。
一是積極引進高端賽事。舉辦國家隊和知名運動員參賽的國家、國際級賽事,包括足、籃、排“三大球”,網、羽、乒“三小球”以及游泳、柔道等賽事,滿足市民、游客現場觀賽需求,同時輻射華東地區。以剛剛落幕的2025亞洲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為例,共吸引12個國家,200名運動員參加,賽事全網累積總互動量約2億次,帶動直接經濟效益約3千萬,間接經濟效益1.3億元。
二是提高職業體育聯賽辦賽水平。全年將舉辦中超、中甲、CBA等職業賽事80場以上,打造青島市高水平職業俱樂部,拉動觀賽消費。2024年,全市各項職業賽事現場觀賽人數超80萬人次,帶動消費超2億元。
三是擴大路跑賽事規模。會同各區市舉辦貫穿四季的主題馬拉松路跑類賽事,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路跑需求。2025青島馬拉松,參賽規模2.5萬人,報名人數17.8萬人,創歷史新高。
四是引進時尚體育賽事。包括無人機、電競、匹克球、腰旗橄欖球、飛盤等項目,吸引更多外地時尚體育愛好者來青參賽。
五是支持戶外體育賽事。包括自行車、冰雪、帆船、山地越野、海釣等,以戶外運動帶動消費擴容。2024年中國戶外用品市場規模1971億元,年均增長率超10%?!搬灥饿选げ~王”全民健身休閑海釣,每年從6月1日持續到9月30日,去年全市40余艘釣魚船,全國超2萬名釣魚愛好者來青參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過億元。
加快體育設施建設,打造消費新場景
加大場地建設力度。加快推進永保文體公園、青島航海(運動)中心、青島冰雪世界、中國羽毛球訓練基地、浮山全民健身中心等重點體育設施項目建設,充分挖掘城市“金邊銀角”,增加市場需求度高的健身場地數量。
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支持低空飛行營地、汽摩運動營地、露營基地建設,積極申請,打造全國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2處以上省級戶外運動驛站,帶動戶外體育用品零售等關聯產業消費。
豐富冰雪消費場景。支持滑冰場、滑雪場、冰雪運動俱樂部等社會力量舉辦冰雪賽事活動,利用不同季節和時間節點,舉辦冰雪嘉年華、滑雪邀請賽等系列活動,打造冰雪賽事消費模式。
提升體育服務業質量,提高消費品質
推出“跟著賽事去旅行”體育消費大禮包。大禮包匯聚我市優秀體育企業、俱樂部、運動場館和培訓項目的冬季、夏季運動消費場所,搭載一站式“吃住行游購娛”大集合,在體育賽事和相應人群中推廣發行,帶動我市旅游、住宿、餐飲、商貿等關聯產業發展。
辦好“青島杯”時尚體育聯賽、青島時尚體育節等品牌賽事。與萬象城、啤酒城等商圈、景區聯動,舉辦棒壘球、沖浪、電競、匹克球、街舞等多項時尚賽事。各項賽事也將在青島市體育局微信公眾號和“全民健身一張圖”網絡平臺發布,開放報名端口,讓大家選擇更豐富、報名更便捷、參賽更方便。
創新體育服務模式。支持體育健身、培訓等服務企業創新商業模式,開發專業化、個性化、時尚化課程,加大智能穿戴、VR觀賽、AI健身私教等體育健身數字場景應用,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例如,在相關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中挑選群眾新聞喜聞樂見、相對服務質量高的項目,在“全民健身一張圖”平臺提供包括滑雪、滑冰、攀巖、毽球、跳繩、臺球、無人機等項目的優質培訓點、優秀教練等,便于大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學習,以此帶動體育消費。(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
- A股開盤:三大指數漲跌不一
- 青島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隱珠中隊:暢通“執接辦”服務 推動城市管理提質增效
- 中國光大銀行以系列數字金融服務 助力提振消費
- A股開盤:三大指數各有漲跌
- 青島消費補貼發力!餐飲消費券最后1天領,明日仍可核銷,汽車補貼拉動17.6億消費
- 打造濱海旅游消費熱點城市!青島下半年將舉辦超1000場濱海旅游主題消費活動
- “家政提質促銷費 托起朝夕暖民生” 交通銀行青島分行協辦青島市家政 服務業供需對接大集活動
- A股開盤:三大指數漲跌不一
- 青島市中心血站落實“血費減免一次都不跑”,三大途徑輕松辦理
- 大客流帶來超預期轉化、30分鐘消費圈成型、“多中心”格局凸顯……被地鐵重塑的消費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