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節令之美|12月1日起,我國正式進入冬月!它和臘月啥區別?
2024-12-01 08:12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110132) 掃描到手機
12月1日起我國進入“冬月”
時間鏗鏘向前
四季循環往復
轉眼間農歷十一月將至
初冬的晨曦 | 雪舞的浪漫 | 冬夜的星光
細心的人們在翻看日歷時往往會發現,公歷12月1日的下方有的對應出現“十一月”,有的對應出現“冬月”。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聽聽民俗專家怎么說。
WINTER
歷史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農歷十一月通稱冬月。人們常說“寒冬臘月”,其中的“寒”,指的是農歷十月,也稱“寒月”;“冬”,指的就是農歷十一月;“臘”則是指農歷十二月,也稱“臘月”。這三個月加起來就是完整的農歷“冬仨月”。
WINTER
農歷十一月為什么叫“冬月”?這是因為十一月恰恰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所在月份,即便趕不上,也要用“閏十一月”來補上。宋詩“冬月梅花斗雪新,一枝折贈計偕人”說的就是折下一枝冬月里新開的梅花,送給即將遠行的親人。
我國古代,一年分四季,每季各有三個月,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比如農歷十一月是冬季的第二個月,稱“仲冬”。此時節,冬日漸深,冬寒更甚。
十一月還被稱為“子月”。這個稱呼是從“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推演而來的。在古代,“子”的對應月份是十一月,“丑”的對應月份是十二月,“寅”的對應月份是正月。開啟了“家天下”的夏朝,即以“寅”為歲首。
時至今日,很多習俗,尤其是食俗一直保留下來。我國北方地區要吃餛飩、吃餃子、喝羊肉湯;南方地區要吃湯圓、米團、長線面,或吃燒臘、赤豆糯米飯、年糕。
- 財經觀察丨7月5日起,機票燃油費上漲!為什么會經常變動?揭秘來了→
- 商務部:7月5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5年
- 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強勢回歸,12只產品五年半收益超100%
- 印尼一艘客輪在巴厘海峽沉沒,載有53名乘客、12名船務人員和22輛車
- 央行:8月1日起,現金買黃金超10萬元需上報
- 夏夜有燈,為愛守候!7 月 2 日起,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暑假夜門診溫暖重啟
- 青島故事|一天12萬斤,少山紅杏賣遍全國!青島“90后”新農人把“土味”變爆品
- 7月1日起,買賣所有藥品都要掃“追溯碼”!怎么掃?有什么用?
- @膠州人,2025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7月4日起報名
- 7月1日起黃河正式進入主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