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魔頭”“韓公子”“戀愛腦”……這些寶藏質量人的故事你想不到!
“女團”團長是“女魔頭”
“不行!差1毫米都不行,我說不能用就不能用!”張妍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拒絕供應商想放寬標準的要求。作為一名90后質量管理人員,張妍由于追求毫末的工作態度和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逐漸成為大家口中的“女魔頭”。
檢驗員按照國標方法對奶粉含量進行檢測
萬物有尺,對于質量人而言,眼睛就是標尺。十年質檢光陰練就了張妍“火眼金睛”的本領,1毫米的誤差都逃不過她的眼睛。除了在質量管理崗位工作中的高要求,張妍在生活中也漸漸養成了“重度強迫癥”,大到家具物件兒的擺放,小到水杯里牙刷的朝向,統統向伊利極為嚴苛的“5S”質量管理標準看齊。
檢驗員對奶粉滋氣味、色澤等感官指標多維度檢驗
“我們化驗室有70多個女生,每個人都很有個性。為了管理好這支‘女團’,我必須快速成長、見招拆招,可以說是在‘女魔頭’和‘知心姐姐’間不斷轉化。”張妍在回顧伊利金領冠首批通過嬰配粉“新國標”前的那場“奮戰”時說到。
為了搶跑通過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的奶粉新國標,張妍帶領“質檢女團”踐行“伊利速度”,以3倍速效率投入到7個月的攻堅期。高負荷運轉之下,張妍時刻關注著每位成員的動態。她時而化身“金牌調解員”,及時解決員工因加班無法接送孩子的問題;時而化身“精神導師”,巧妙引導員工從繁瑣工作中找到價值源泉。
奶粉工廠大樓前的“質檢女團”
這支“女團”在千錘百煉中,迎來了屬于她們的高光時刻——“金領冠新國標項目的相關檢測成績斐然,我們通過了!”這意味著,金領冠提前一年成為首批通過“史上最嚴新國標”的嬰配粉品牌,率先領跑嬰配粉“新國標時代”。
如今,張妍覺得“女魔頭”是個很贊的稱呼,“如果哪天他們不喊我‘女魔頭’了。那我需要警惕了,是不是我對質量把控沒有那么較真兒了?所以希望大家一直喊我‘女魔頭’。”
“韓公子”的“毫厘之爭”
不同于張妍和女團們打成一片的熱鬧,遠在三千公里之外的廣東惠州酸奶工廠,韓巖灼經歷著和生產部、設備部以及供應部的“對峙”場面,“你們試試好不好撕,親自試了再說!”
自從收到消費者關于“酸奶蓋難撕”的反饋,韓巖灼便迎來質檢工作中最緊張的時刻。一大早,韓巖灼迅速梳理改進思路,決定與生產部、供應部等相關部門開誠布公地“談一談”。
質檢人員檢查酸奶生產過程質量控制點
早會上,不同部門對質量生產都說出了各自的考量。在韓巖灼看來,酸奶蓋膜易撕性,看起來是小事,但會直接影響消費者體驗。就像袋裝、盒裝、包封、新鮮水果果粒數這些細節一樣,都要經歷反復實驗,絲毫不能含糊。“質量人對品質的把控,就體現在對毫厘之分的追求上。”
經過韓巖灼多方協調,相關部門均積極給出解決辦法,投入到“酸奶蓋膜易撕性”改進工作中。試生產的酸奶蓋膜,經過不同女生試撕并測試合格后,韓巖灼才恢復了往日的“書生氣”。
質檢人員與生產人員查看蓋膜封合效果和設備參數,商討解決方案
生活中的韓巖灼癡迷古風,醉心揮毫,被同事稱為“韓大才子”。他將對書法的感悟融匯貫通到質量檢測工作中。“書法講究一撇一捺都不能含糊,一幅好作品的每一個字都要一絲不茍地下筆;質量管理工作也一樣,每一個消費者反饋都很重要,都要全心全意地對待,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品質更好的產品。”
工作中極為嚴苛的質量人都有另一面
事實上,在韓巖灼心底,還有一段有關伊利的“獨家記憶”。在甘肅老家上學時,他曾是伊利營養普惠公益項目的受益者。求學時每天早上一杯伊利早餐奶,是他記憶中的亮色。“這一杯奶算是在我心里留下一顆種子吧,讓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走出大山,最后很幸運地來到了伊利工作,感覺少年時的種子終于發芽成長了。”韓巖灼表示自己會因夢出發,逐夢前行,不斷探索質量人道路上的深邃與寬廣。
“戀愛腦”質量人:愛女友,也愛工作
回溯到一杯好奶的源頭,會看到一位26歲的湖南小伙,凌晨4點就出發前往距離呼和浩特市區40公里的首信牧場,守護奶牛們的健康成長。
凌晨4點的首信牧場
兩年前韓岳峰大膽追愛,為了女友奔赴呼和浩特,順利加入伊利,他總自嘲在生活中是個“戀愛腦”。“有人問,我這個‘戀愛腦’對待工作怎么樣?就像談戀愛那樣對待啊,和工作談戀愛!”作為首信牧場的質量管理人員,牧場的各項工作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質量管理人員一起巡視牛舍,觀察奶牛健康狀況
韓岳峰的工作重心,就是時刻關注奶牛們的生活起居,需要跟蹤牧場牛奶自測情況,認真檢查飼料的質量和新鮮度。“師傅,第一車牛奶離場了,進出場消殺登記已完成,奶溫正常……”凌晨5點左右,韓岳峰與師傅董學杰的對話如常進行。他把師傅多年來的經驗反復實踐優化,融會貫通后形成他自己的一套“質量工作法則”。
質量人每天檢查飼草新鮮度并進行抽樣檢測
韓岳峰介紹,奶牛一天的餐標在90元左右,營養配方會根據奶牛生長階段和健康狀況及時調整。“每天能聽到健壯的奶牛們發出歡快洪亮的聲音,我就覺得很安心。”日復一日,他細致入微地照顧著奶牛們,為一杯好牛奶把好第一關。
3支短劇的時間講不完伊利質量人的故事,在鏡頭能記錄的方寸之外,還有很多“品質故事”每天在發生:有在50℃高溫炙烤下、連續7天調試清洗環境的質檢主管陳澤樺,有全身心投入確保產品一次性合格率達100%的質檢員尚小彭,有與微生物生長賽跑的質量經理張立國,有一個月走訪119座牧場、一天下來白襯衫上沾滿牛糞的質量技術經理吉晉雄……
一批批伊利人用熱愛丈量標準,用時間錘煉質量。2022年9月,伊利成為全球首家通過乳業認證標準中最高學歷“金標標準認證”的食品企業;同年10月榮膺亞洲質量領域至高獎“亞洲質量卓越獎”,由此成為中國率先將國家級、洲際級、全球級權威品質管理獎項悉數納入囊中的乳企,鍛造了中國乳業獨一無二的質量獎項“全滿貫”。
以星聚火,以燈弘光,這些閃耀的榮光之中,是千千萬萬在各自崗位兢兢業業的伊利人,他們堅守“伊利即品質”,視品質如生命,用每一天腳踏實地的努力,詮釋著初心與責任,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寫下更多有關品質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