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鸕鶿在黃三角濕地上飛翔。 新華社發
黃龍入海、沙鷗翔集、天鵝旋舞、蘆花飛雪、長河日出、河海交匯……“黃三角”是一塊神奇美麗的土地,在不同的空間與時間,總能讓人心曠神怡;而另一方面,土壤鹽堿含量高,水資源短缺,風暴潮、海水入侵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黃三角的生態現狀可以用“美麗與憂愁”并存形容。就在媒體紛紛聚焦黃三角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之時,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出現了:黃河三角洲要開發,開發之路怎么走?會不會破壞原有生態?記者采訪獲悉,在國家戰略大棋盤上,已經為這塊有著磅礴發展潛力的土地定好了基調:高效、生態。走好生態這枚重要棋子,黃河三角洲一定能夠建成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的新型經濟區。
>>>喜 黃三角成鳥類“國際機場” 12月6日,在位于東營城區20多公里處,一群群潔白的天鵝在湖面上結伴嬉戲,不遠處的蘆葦蕩內,潔白的蘆花像雪花一樣在微風中飄舞……這里,就是亞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庫——天鵝湖。
“黃河塑造的美,讓人震撼!”在東營市出租車司機盧濤眼中,與天鵝湖的秀美相比,黃河口天然濕地才叫壯觀之美,這里是中國目前最年輕、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之一,總體面積達5000多平方公里。
記者從東營市有關方面得到的數據顯示,今年在黃河口天然濕地度夏繁殖的夏候鳥達到了110多種,繁殖總量超過200萬只。據介紹,黃河三角洲目前已成為鳥類重要的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每年遷徙路過保護區的鳥類有600萬只,有43種鳥類超過全球總數量的1%,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國際機場”。
>>>憂 淡水短缺成生態瓶頸 然而在美麗面紗的背后,生態環境問題令人擔憂。記者看到,一望無際的濕地上泛著白色,當地村民說這就是土壤鹽堿含量太高而導致的,另外,在這片濕地上風暴潮、海水入侵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東營市東營區的王富魯,住在一棟三年前剛交付的小高層里,為了能有個好視野,他選房時毫不猶豫買了頂層,但現在,對他來說缺水的煩惱遠大于看風景。
“用水高峰的時候,水壓明顯不足,馬桶都沒法沖,只好在晚上多接些水備用!”王富魯說,在東營雖然不像中東地區那樣“水比油貴”,但缺水也是制約城市發展的最大瓶頸。記者了解到,黃河三角洲地區人均水資源每年僅有288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7,淡水短缺成為黃河三角洲所面臨的最大的生態問題。
除了缺水之外,黃河三角洲地區還存在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土壤鹽堿含量高;海潮侵蝕易發生且侵入距離遠、危害大;海岸蝕退明顯;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蒸發強烈、海水頂托和海潮侵襲,加上不合理的農、牧、工業生產,使土壤鹽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