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12月5日消息 膠州市第17中學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和發展規劃綱要》,扎根“膠州秧歌之鄉”深厚的文化土壤,以教育現代化、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管理規范化做為辦學目標,堅持以“仁?和”為核心理念,以“家、責、樂、全”為辦學特色,重視“傳統文化教育”,以“大秧歌”為支點,積極推進學校精品課程改革,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
據了解,膠州市第十七中學是青島市規范化學校、青島市現代化學校,2015年被評為青島市海洋教育特色學校,現有1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16 名。該校先后開發了《秧歌課程》、《國學》、《學行教育》、《海洋教育》和《二十四節氣》。”我們堅持的原則是以點成線帶面,培養探究型人才,提高學生們的專長能力。”據學校分管負責人介紹,點就是以秧歌為支點;線,就是通過秧歌課串聯傳統與未來,開發《國學》、《學行教育》、《海洋教育》、《二十四節氣》等必修課程形成線,然后通過開發選修課程,形成多方位立體化校本課程。《秧歌課程》是立足于東小屯村是膠州大秧歌的發源地,邀請村里的老藝術家和膠州劇團等作為技術指導,傳承并發揚了古老地方文化。
“我們教學樓一樓主要突出了秧歌和書法,栩栩如生的秧歌人物、圖文并茂的秧歌歷史、發展介紹,讓學生了解中國秧歌和膠州秧歌,再現膠州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17中分管負責人說,該校打造墻壁文化,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會說話。每年對初一新生都會單獨進行秧歌文化教育,讓每一位學生成為秧歌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以秧歌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2013年開始學校把秧歌作為校本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2013年秋天將秧歌作為課間舞推出,大型的課間舞盡情展現膠州大秧歌的藝術魅力。2014年學校編寫了三套教材,三個級部各一套,同時建立三支秧歌隊,教師秧歌隊、學生秧歌隊、班級秧歌隊。通過以上舉措,全校師生人人懂秧歌、會扭秧歌。
文/圖 半島網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