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膠州市多舉措精準扶貧 年底前所有貧困戶脫貧

2016-08-23 11:01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膠州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幫貧困戶“真脫貧”。



  半島記者 李曉哲

  膠州市膠西鎮辛集村,曾經因為土地貧瘠成為省級貧困村,而在半山腰上建起精準脫貧項目后,用大棚種葡萄,幫助當地村民實現增收。據悉,膠州市截至目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脫貧4038戶、7894人,除清退、自然減少等因素外,剩余880戶、1955人,并將于今年年底全部脫貧。該區建立精準識別“定量模式”,避免數字扶貧,讓扶貧工作落到實處,讓貧困家庭真正脫貧致富。

  ■案例

  山上種葡萄讓貧困村“摘帽”


  辛集村位于膠西鎮西邊,村莊基礎設施薄弱,集體收入較少,發展動力不足,是膠西鎮五個省級貧困村之一。與鎮內其他貧困村不同的是,辛集村地處丘陵地勢,土壤比較貧瘠,不適合普通經濟作物的生長。

  丘陵地形的土地并不肥沃,但是特別適合種植果木類的作物。辛集村就組織人員前往一些擁有辛集村相似的地勢但發展成功的地區學習經驗。萊西的青島葡萄示范基地運營模式的成功給他們提供了靈感,栽植葡萄對土壤要求不高,而且葡萄成熟較快,一般從萌芽到果實成熟只要120天左右,而萊西與辛集村的地理位置相差不大,氣候條件基本相似。經過與鎮扶貧辦以及村委商量考察,葡萄被確定為辛集村精準扶貧項目的主要作物。

  葡萄若是能通過大棚日光加溫等一系列管理,能比露天栽培的同一品種提早采收近兩個月,即使在保溫性能差的塑料大棚栽培,也比露地提早采收1個月左右。對此,該鎮扶貧辦決定將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為辛集村建設十個適合發展葡萄種植基礎設施設備齊全的現代農業大棚,精準扶貧項目應運而生。

  辛集村精準脫貧項目總共占地45畝,其中大半都在半山腰,平地上的大棚不能直接照搬在丘陵上,經農業專家以及外出考察學習人員的建議,將拱棚改成了高架聯動棚,同時采用枝條生長好、發芽率高、成形易、透光好的籬棚架結構,增加了葡萄的生長空間。目前,辛集村已經根據建成大棚的大小、架式、行向等因素搭建了萬根葡萄架,進行了葡萄苗的初步栽植。大棚還購置了薄膜、防蟲網、電動卷膜器等基礎設備,遠遠望去十個大棚連成一片,奠定了辛集精準脫貧項目的堅實根基。通過多方努力,以露地和溫室種植特色農產品為主的農業集群形成,按照有機種植標準進行生產操作,通過先進的包裝、儲藏、加工、內銷和出口翻番增值,辛集村這一片嶺地變成了“聚寶盆”。

  ■目標

  880貧困戶今年全脫貧


  辛集村是膠州市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膠州市轄6個鎮、6個街道、811個行政村,總人口87.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63萬人。2014年,通過精準識別,共確定貧困村20個、經濟薄弱村3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5110戶、10255人。“對膠州而言,僅僅完成目標任務可能‘不太難’,但如何讓已脫貧的人不返貧、陷入貧困的人能夠及時得到幫扶和救助、實現農村經濟和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最終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是我們更為關注的。”膠州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精準扶貧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輸血”與“造血”相結合、集體與農戶雙增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膠州脫貧工作大刀闊斧地開展,對貧困村和經濟薄弱村實施發展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加強生態保護“五項工程”,按下了助力貧困戶“真脫貧”、貧困村“摘窮帽”的快進鍵。截至目前,膠州市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脫貧4038戶、7894人,除清退、自然減少等因素外,剩余880戶、1955人,并將于今年年底全部脫貧。

  精準扶貧首先要精準識別,“必須要建立一套可量化、易操作的評估識別體系,切實做到識真貧。”該負責人介紹,膠州市提出了精準識別“定量模式”,切實解決了這一問題。在這個評價體系中,把貧困家庭住房、家電、農機、學生、勞動力等涉及生產生活的指標細化、量化成11大類、73小項,每一項賦予一定的分值,力求能夠客觀反映一個家庭的貧困狀況,實現“用分值比較,用數據說話”。

  ■評估

  從“感性看”到“理性評”


  為了找到執行評估的人員,膠州市由各村挑選10~15名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群眾威信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成立評估委員會,確保評估結果的客觀性。開展評估工作時,還須有管區書記、包村干部到場監督;評估委員會成員通過現場考察,獨立、逐項打分;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統計反饋,做到打分、統分“兩條線”,提高了評估工作的公正性。

  “我們的識別評估體系的建立,實現了對扶貧對象的識別由‘感性看’到‘理性評’、由‘抽象化’到‘具體化’的轉變。”該負責人介紹,通過再識別、再評估,全市新識別納入貧困戶19戶、86人,清退86戶、263人,確保了貧困人口應扶盡扶、群眾心服口服。 

  “我們認為,脫貧不能只算經濟賬。”該負責人介紹,膠州市精準扶貧工作,嚴格按照“一標即人均年純收入4600元標準,兩好即吃得好、穿得好,四保障即教育、住房、醫療、養老有保障”的標準,通過形象、具體的指標量化體系來檢驗脫貧成效,防止“數字脫貧”、“被脫貧”甚至“錯脫貧”等現象的發生,確保實現“真脫貧”。膠州市制定了《貧困戶退出定量評估工作規范》,明確退出標準、資格條件、評估程序、結果運用等指標;設計了《貧困戶退出定量評估表》,將18項指標量化賦分,并經過反復測算設定90分為脫貧線,初步提出了聽、說、看、算、評“五步工作法”。“聽”,就是聽取村民對幫扶措施及扶貧效果評價,占5分;“說”,就是讓貧困戶自己說出吃、穿、住、用等實際生活狀況,占5分;“看”,就是看貧困人口是否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有無輟學學生、住房安全是否有保障,占40分;“算”,就是核算貧困戶年人均收入是否達到脫貧標準,占50分;“評”,就是由評估委員會進行綜合評議。

  目前膠州市已在里岔鎮試點,試點中隨機抽取了該鎮趙家喬村貧困戶趙振玉進行了測試。趙振玉2014年務工時胳膊受傷,失去勞動力;配偶肢體殘疾三級,腦血栓偏癱多年;家中4畝地已流轉。2015年政府扶持他發展養殖業,購買三只母羊,家庭收入逐步增加。在退出評估測試中,雖然人均收入達到4600元標準,但因家中有危房,評估得分沒有達到設定的90分脫貧線,不符合退出標準,繼續作為扶貧對象。“下步,我們將根據試點情況,進一步優化完善,力求使量化標準既達到上級要求又符合膠州實際,率先建立起精準脫貧具象化標準,為全市完成精準脫貧任務提供更加精細、更加科學有效的脫貧退出新模板。”

  ■舉措

  土地流轉、增加就業


  目前膠州市20個省定貧困村產權制度改革已全部完成,各村召開了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共核定資產總額2879.7萬元(經營性資產916萬元)、資源總量27080.9畝(可量化資源10147畝)。預計2016年每個村莊將平均增收5萬元以上,如洋河鎮高家瑩、張家瑩等村地理位置偏僻,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將400多畝閑置荒山、荒嶺資源進行清產核資、股權量化,采取招商、委托經營等方式承包或租賃出去,確保了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目前已種植梨、蘋果等果樹100多畝、黑松等綠化苗木200多畝。

  此外,膠州市各貧困村鎮目前已化解債務150.8萬元,鎮級財政掛賬786.4萬元;該市已有1000多個貧困戶參與了土地流轉,每年可實現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目前,膠州市已有35個貧困村、經濟薄弱村通過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帶動增收,300多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從事特色作物種植獲得收益,500多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合作社務工獲得工資收益,其中150多個貧困戶通過產業鏈各環節增值收益實現了脫貧。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澳县| 安化县| 大埔区| 贵州省| 利辛县| 左贡县| 湘潭市| 塔河县| 德阳市| 白城市| 宿州市| 奉新县| 漯河市| 彭泽县| 虎林市| 新巴尔虎右旗| 柳河县| 霍林郭勒市| 东台市| 河东区| 江北区| 泰州市| 苗栗县| 潮安县| 和平区| 九龙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大石桥市| 巧家县| 霍林郭勒市| 泽普县| 余姚市| 青田县| 荣成市| 亚东县| 论坛| 安徽省| 怀柔区| 重庆市| 梅州市|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