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了語言學校的艾怡燕。
2014年,350多名高校大學生回到膠州創業。其中120名從事農業和手工編織,她們以創業帶動就業,吸引當地2萬多名婦女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增收,創造產值5400多萬元。
創造產值5400多萬元 近兩年來女大學生就業成為一大難題,為更好地做好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提高女大學生自身素質,轉變其就業創業觀念,膠州市婦聯聘請李克福、張蕾、劉文芳等專家學者為女大學生做心理輔導、成長經驗等課程,舉辦“巾幗建新功 共筑中國夢”事跡報告會現身說法傳經送寶,聘請郭磊、王蘊等30名優秀婦女創業典型作為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師,建立40家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實習基地,評選表彰女大學生創業明星。通過教育激勵、現場輔導、結對幫扶等形式,切切實實地為女大學生就業創業搭建實踐服務平臺。
記者了解到,2014年膠州市婦聯吸引當地350多名高校大學生回鄉創業。120名從事農業和手工編織,他們以創業帶動就業,吸引當地2萬多名婦女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增收,創造產值5400多萬元。
拿女大學生創業的優秀例子來說,海歸艾怡燕不僅創業開辦了語言學校,安置33名女大學生任教,還為家鄉的孩子們帶回了純正的英語授課模式。而80后女大學生葉珊珊回到家鄉 —— 全國制帽之鄉李哥莊鎮創辦了制帽廠,安置當地100多名農村婦女進企業,當起了“上班”族,還帶動100多名4050婦女發展“炕頭”經濟。80后女大學生宋宇麗回鄉創業成立合作社、建家庭農場,把祖祖輩輩種植的宋家芹菜做成知名品牌,帶動村民種植訂單芹菜,開通網上銷售渠道,不僅自己創業增收還帶動村民收入倍增,被評為膠州市勞動模范。
金牌月嫂提前半年預約 膠州市婦聯愛心大姐服務社新一期月嫂培訓班上,45歲的王雪華通過10天的學習,已經掌握了更加專業的育嬰技能。王雪華開心地說:“起初我非常不自信,學習一周后,掌握了初步的母嬰護理技巧,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順利就業,自食其力。”其實與王雪華有同樣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數。她們中很多人都不具備專業技能,學歷低、年齡偏大,實現就業難度非常大。但通過膠州市婦聯愛心大姐服務社開設的母嬰護理、家政保潔等培訓班,她們在掌握了基本的專業技能后,70% 以上可以實現就業。近兩年培訓的月嫂、育嬰師供不應求,而客戶要想請到金牌月嫂得提前半年預約。
為92名婦女申請貼息貸款 據了解,為搭建親情服務平臺,加強女大學生之間的互惠、合作與交流,膠州市婦聯推薦10名創業女大學生加入青島市女大學生創業者聯盟,為她們搭建學習、交流、合作、展示的服務平臺。
10名創業大學生通過青島市“小農姑”電商平臺把膠州大白菜、宋家芹菜、膠州小米銷售到全國各地。“我們還連續13年與人社局聯合舉辦了‘春風送崗 和諧就業’婦女招聘會,搭建供需平臺,從而使8000多名婦女與用工單位達成意向,實現了人崗對接,”膠州市婦聯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做好婦女小額貸款貼息工作方面,四年來共為92名婦女申請享受財政貼息貸款,貼息額度578萬元。不僅如此還幫助孫明霞申請項目扶持資金78萬元,解決了項目投資、擴大再生產的問題,為她的西瓜科學育苗解決了資金難題。膠萊鎮桂英家庭農場被全國婦聯、農業部、科技部聯合評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文/圖 記者 王曉婕本報通訊員 胡海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