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就"商事制度改革"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發
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一年,效果如何?未來改革如何推進?怎樣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對網絡購物中出現的問題如何加強監管?在3月9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就上述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關鍵詞 網絡購物
下一步推進電子商務立法 記者:工商總局曾發布過關于互聯網商品的調研結果,淘寶的正品率較低,淘寶網還和工商總局打起口水仗,請問工商總局如何監管網購行為?
張茅: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像網購這種新的業態走進千家萬戶。經統計,去年網購額達2萬多億元,達到社會消費額的10%,而且增長速度非常快。網購極為方便,電商還制造了類似于雙十一的消費時點。但是,網購也存在新的問題,比如夸大宣傳、假冒產品多、退貨比較難等。工商部門在處理消費者的投訴方面,難度也比較大,因為和商家不在一個地方。這是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一是要加快法制建設,現在只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來處理,下一步將推進電子商務法規的制訂。
二是改變監管方式,工商部門要通過信息化方式來適應新的消費方式,同時和電商企業多溝通。
三是讓互聯網交易平臺擔負起重要責任。網絡交易不是法外之地,也要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比如,法律規定,除鮮活食品之外的商品可以在7天之內退貨,這在網上也要實施。所以,第三方交易平臺,對網店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
關鍵詞 打假
現在違法假冒的成本過低 記者:最近很多人關注淘寶賣假貨的事情,工商總局有沒有加強打擊假貨的計劃?
張茅:假冒偽劣確實是群眾非常關心的問題,涉及每個人的利益,也涉及到保護知識產權。實際上這個問題也不是現在才出現,在我們實體購物中也存在這些問題,當然網絡購物中,這個問題可能比實體店顯得更加突出。我們一直在努力打擊假冒偽劣行為,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這個問題還是依然存在。
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還是加強企業誠信意識、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如果賣了假貨、侵犯了知識產權,就要有記錄。有記錄以后,就會進入企業信用檔案,其經營活動就要受到限制。增強企業的信用自律意識,建立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可以說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治本之策之一。
當然,政府有關部門,包括工商部門在日常的監管中,對于假冒偽劣的產品要進行嚴厲查處,要使得這些企業付出的成本高于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成本。
總體來說,現在違法假冒付出的成本過低,所以才出現這么多的違法現象。如果增加了違法的成本,使企業支付不起甚至無法經營,處處受到限制,甚至罰得企業傾家蕩產。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市場秩序才能有根本的好轉,這些假冒偽劣的產品才能逐步消失,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才能減少。
我們也希望,消費者要勇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新聞媒體也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請媒體朋友們幫助我們來做好打擊假冒偽劣的工作。
此外,工商總局探索企業自律、消費者參與、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共治體系。將進一步完善12315體系,特別是對消法規定的“7天無理由退貨”進一步落實、宣傳、督促企業實施,探索由經營者先行賠付的制度。
關鍵詞 簡政放權
“三證合一”后注冊僅需5天 記者: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行政審批事項。下一步,工商總局將出臺哪些舉措,來增加市場的活力?
張茅:今年將進一步轉化政府職能,簡政放權。
一是進一步推進登記制度的便利化,優化企業的經營范圍,除了國家需要特別批準的,由企業自行選擇經營范圍。二是推進市場準入管理模式的創新,進一步推進“先照后證”的改革。去年國務院將前置審批的226項,其中152項改為后置審批,19項取消,有21項不再作為行政審批,只保留了34項。三是推進政府公共服務效能的最大化。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要推進“三證合一”工作。所謂“三證合一”,即: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質檢組織機構代碼證。現在這項工作正在進行,有些地方實行了“三證統發”。現在我們要推行的是“一證三號”,就是在營業執照上打上工商、稅務、質檢的三個號碼,目前24個省在推進這項工作。下一步就要簡化為“一證一號”。這項工作大大便利了企業,我們現在一般的注冊法定時間是20天,如果“三證合一”的話就會減少為5天。四是依法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五是依托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抓緊建立小微企業的名錄。
關鍵詞 企業注冊
去年新增企業1340萬戶 記者:現在的寬進嚴管,具體嚴在哪兒?
張茅:所謂“寬進”,就是降低市場準入的門檻,通過把企業的實繳制改為任繳制,“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年檢改為年報公示,巡查改為抽查等措施,放松了企業進入市場的管制,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一年的改革,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是1340.73萬戶,同比增長18%;注冊資本(金)22.38萬億,增長了90%。
關于嚴管的問題,一是轉變監管的理念,從過去依靠事前審批轉向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管。二是從單純依靠政府監管轉向共治體系,加強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三是著力構建信用監管體系,通過企業信息公示、異常名單目錄、黑名單,使失信企業寸步難行。
本報特派記者 婁花 郝園園 魏海洋(本報北京3月9日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2015年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