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垂釣、趕海拾貝、岸邊觀景……昨日,記者從開發區旅游局獲悉,石嶺子"海洋牧場"將配套完善海上游樂設施,開發出系列海上旅游產品,在世園會期間吸引游客參與漁業體驗。還將新建40米工作母船,預計9月份投入使用,逐步將人工魚礁建成具備現代漁業休閑娛樂功能、體現海濱旅游特色的大型綜合性"海上樂園"。
開發區啟動海上旅游開發 "連日來,圍繞‘備戰世園會’這項重點工作,我們邀請專家多方走訪調研,摸底海上旅游資源,探討借助唐島灣作為世園會分會場之機,啟動周邊區域海上旅游開發。"昨日,開發區旅游局市場處工作人員董福波向記者介紹,調研中發現,位于薛家島的石嶺子人工魚礁項目,擁有良好的海上觀光和漁業體驗資源,具備打造成精品海上旅游產品的潛力。
石嶺子人工魚礁項目位于開發區銀沙灘東南黃海海域,從2010年4月開始建設,累計投資2.2億元,建成人工魚礁區200公頃。該項目建設過程中集網箱海產養殖和人工漁礁培育于一體,建立起優良的海洋生態漁業基地。
"海洋牧場"凈化周邊環境 記者通過水下攝影資料看到,在海底深處,由石頭、廢舊漁船、水泥樁構筑的海洋樂園中,綠色海藻附著其上,海參、鮑魚、海星、各種魚類貝類嬉戲暢游,在人工魚礁作用下,一個令人驚嘆的海洋生態鏈正逐漸形成。
"這里處于開放的外海,水體流動性較強,無任何污染,適合鮑魚、海參等海珍品和增殖放流的鱸魚、牙鲆等名貴魚類自然繁殖生長,并且在這些海珍品生長過程中不需投放任何餌料,保證該區域生產的海珍品的天然性及食品安全性。"石嶺子人工魚礁建設項目負責人汪顯剛說,海洋牧場更重要的作用,不在于短期的經濟效益,而在于長遠的生態修復和保持功能。在人工魚礁的保護下,既能夠推廣生態養殖方法,把捕魚變成牧魚,牧養出天然海產品。又能利用藻類和貝殼類捕獲二氧化碳的能力,凈化周邊環境。通過輻射優化周邊海區環境,使人工魚礁區變為名副其實的 "海洋牧場"。
海釣平臺放下魚鉤掛滿魚 "現在已經見效益了,人工魚礁區域里聚集了很多魚,有鱸魚、黑頭、黃魚等等。投下幾條魚鉤,不多時魚鉤上就會掛滿魚。"汪顯剛說,目前,該項目依托深水網箱已經搭建起了海上游釣平臺和岸釣基地。游客在世園會期間可以來這里體驗海上垂釣、趕海撿拾參鮑,以及潛水等休閑娛樂項目。
開發區海洋與漁業局專家表示,建設石嶺子海域人工魚礁不僅可以保護、修復漁場環境和漁業資源,還可以發展以人工魚礁漁場游釣為特色的"休閑漁業游"項目,將會帶動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漁業產業結構調整。
新建40米工作母船 汪顯剛說,下一步,他們將新建一艘40米的鋼殼工作母船,預計9月份投入使用。屆時,游客不僅可以乘船觀光垂釣,還可以在船上體驗開火做飯的樂趣,品嘗親手釣上來的海鮮美食。
開發區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積極為企業做好服務,鼓勵企業依托現有"海洋牧場",盡快配套完善海上游樂設施,在世園會期間吸引游客參與漁業體驗,開展觀海潮、聽海濤、賞海鷗、品海鮮活動,開發出系列海上旅游產品,逐步將人工魚礁建成具備現代漁業休閑娛樂功能,體現海濱旅游特色的大型綜合性"海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