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泉稱,通過建設從青島經過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到達天津的高鐵,將三大經濟區串起來,促進三個經濟區捆綁式發展。
半島都市報1月28日訊(記者 郝園園 韋麗麗 李曉哲 楊洪星) 1月28日上午,在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全體會議上,17名省政協委員依次上臺作大會發言,圍繞藍色經濟、改善大氣污染、人才建設、海洋教育、民間收養等建言獻策。
大會發言中,省政協委員、東營市政協副主席張惠在發言中提到“爭取將環渤海地區青島至東營——天津高鐵納入國家鐵路建設規劃,早日建成,形成京津冀連接山東半島最便捷的快速交通干道”。
“目前我是有這個建議,爭取能讓國家立項。”記者聯系到直接提交這個提案的省政協委員、東營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東營市教育局副局長張義泉時,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想法。
“這三個地方涉及到
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以及天津的高新區,這三大國家級經濟區,通過建設從青島經過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 ,到達天津這樣一條高鐵,將三大經濟區串起來,促進三個經濟區捆綁式發展。這樣三個地方可以實現無縫隙對接。”張義泉稱,通過建設高鐵這樣重要的設施,對促進三個國家級經濟區的建設起到基礎性作用。
“我覺得建青島經東營到天津的高鐵很有必要。”張義泉說,目前青島到東營就一條高速路,交通設施基礎狀況可以說是不容樂觀。現在青島到東營沒有鐵路,鐵路只能通到濰坊,東營到天津也沒有,黃河三角洲附近目前鐵路這方面非常落后。“我覺得解決鐵路問題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我跟很多人交流過,在科技界討論的時候我也作了匯報,他們也都贊同我的說法。”張義泉說,這是圍繞山東的兩大戰略,同時和天津進行了連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當前青島藍色經濟區和天津高新區發展的制約性問題就是土地,而黃河三角洲可以提供土地,高鐵建成后,從高效生態來講,天津和青島的項目就可以放在黃河三角洲這里來做,這樣最緊缺的土地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他還提到,當高鐵建設發展到一定速度,將會建設成為經濟圈。“經濟圈的發展可以集聚人才和產業,將會促進這三個中心點和周邊地帶的發展。”
記者注意到,17個大會發言中,有3個發言內容和青島相關,對于青島的發展有指導意義。
海洋旅游應向深度游轉變 “藍色經濟是山東的希望,是引領山東經濟加快產業升級的關鍵。”省政協常委、民革山東省委專職副主委王鳴歧說,在多個省區藍色經濟戰略規劃獲得國務院正式審批 、競爭日益加劇的形勢下,突出藍色引領,發展海洋產業很重要。
“目前海洋三產存在的門類少、支撐弱、尚未形成完整的海洋服務體系問題,在這方面我們必須要突破創新。”王鳴歧稱,首先要突破海洋旅游業,向深海游、深度游轉變。可以依托青島在帆船等方面的國際聲譽,加快建設郵輪母港,發展高端郵輪游、游艇游。再就是在海岸線上有條件的地方多建國家海洋公園,發展海洋生態游。
創新海洋旅游業的同時,還要突破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業。突破管理體制、土地、資金、政策方面的障礙,推動項目落地和項目建設,促進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快速集聚,盡快在青島形成藍色產業的制高點。同時爭取國家早日批準青島藍色硅谷自主創新示范區,真正將其打造成具有國際水平的高端海洋服務業聚集區。
記者 郝園園 韋麗麗 李曉哲 楊洪星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