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5·12大地震3周年,本報聯合綿陽晚報、市南區文化旅游局、江寧會館等部門擬于本月中旬聯合舉辦的“青島首屆羌族文化藝術節”的消息見報后,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本屆藝術節還將推出一個重要環節,震后入川達20多次的本報記者劉延珉個人攝影展將在江寧會館舉行。
震后入川20多次 5·12大地震后,本報記者劉延珉第一時間奔赴了災區現場,用鏡頭將當時災區的真實狀況 、災區人民的痛苦從千里之外傳遞給了青島市民。而在隨后3年的時間里,他又先后入川20多次,用鏡頭和文字把北川的災后建設、重獲新生記錄了下來。這3年來,記者劉延珉已經把北川縣城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正如劉延珉說的,“我的鏡頭記錄下來的,是一段歷史,我們怎么樣把這段歷史保留下來,不管給現在的人看,還是給以后的人看,都是我們記者的責任。”
百幅照片記錄新生 5·12大地震后,北川與青島的情誼也在災后漸濃,從民眾援助到駐川援建,北川的新生時刻牽動著島城人民的心。今年是5·12大地震3周年,本報特別聯合綿陽晚報、市南區文化旅游局、江寧會館等部門聯合舉辦“青島首屆羌族文化藝術節”,借此時機,劉延珉的首個與四川有關的個人影展也將在江寧會館展出,上百幅照片講述一個新北川的再建奇跡。
“地震中北川成了一片廢墟,而在另外一個地方,北川新縣城拔地而起,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而且是咱們青島援建,更是值得記錄的。”劉延珉說,3年中他拍攝了上萬張照片,但這次展出選擇了100多張,每一張照片都凝聚一個感人的故事,每一照片都訴說著四川震后的生命張力。
操縱航模拍巨幅照片 此次展出中,最搶眼的莫過于一幅由 4張照片拼接出來的北川新縣城的全景,這是劉延珉的得意之作,更是心血之作。據了解,該巨幅照片是新北川的360°全景圖,“我在網上搜到了成都一家有航模的公司,聯系上之后,我把相機綁在航模上,然后地面操作航模進行空中拍攝。要想全面表現北川新縣城的全貌,只能拼接照片。”
這項拍攝前后用了20多天的時間,因為四川多陰雨天氣,找一個合適的拍攝時間并不容易,而且要拼接照片必須要在時間、地點、環境都相同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拍攝出來的效果,為此劉延珉費勁心思,拍攝了好幾百張照片,最終精挑細選出來了這4張。
文/記者 楊冰 王媛圖/本報記者 劉延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