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0月16日消息 今天上午,青島市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在青島第二糧庫開展了全市“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今年的世界糧食日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健康飲食實現零饑餓”。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是“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建設糧食產業強國”。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于蓮華在啟動儀式上致辭,青島第二糧庫職工代表宣讀了《青島市“關注糧食安全健康節約消費”倡議書》。市民革、市民盟、市民建、市民進、市農工黨、市致公黨、市九三學社、市工商聯、無黨派和市民代表和聯合宣傳七部門有關同志參加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
在青島第二糧庫代表們觀看了《愛糧節糧你我同行》宣傳教育片,現場觀摩了儲備小麥和糧庫各項建設。隨后代表們到訪青島市糧油質量檢測中心,參觀了物理、化學、紫外、液相、氣相、原子吸收/原子熒光等實驗室,檢測人員現場演示了糧油檢測過程和糧油制品鑒別、儲藏方法,并就愛糧節糧健康消費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參加活動的各界代表對世界糧食日活動表示了濃厚的興趣,親歷了政府保障全市糧食安全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與此同時,西海岸新區、嶗山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發展改革局聯合相關單位結合地區實際,緊扣宣傳主題,創新載體、拓展形式,在機關、社區、學校、農村、超市,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海報、觀看宣傳片、組織糧食健康消費知識講座等,在涉糧企事業單位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創建活動,廣泛開展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
青島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認真落實中央和省一系列糧食政策措施,全市耕地面積和糧食產能基本穩定;嚴格落實糧食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夏糧收購連續多年突破50萬噸;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和儲備能力建設,建設現代化的糧油倉儲設施和專業的糧油批發市場,建立起充足的市、區兩級儲備;加強糧食質量監管,建立起以市糧油質量檢測中心為重點、各區市檢測機構為支撐的糧食質量檢測網絡;實施優質糧油工程,糧食產業邁入全國糧食經濟強市行列;強化糧食應急供應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應急體系。目前,我市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流通順暢、糧食市場平穩。
當前,青島市也面臨著糧食產需缺口逐年增大,特別是口糧品種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因此,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用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落實糧食安全戰略,既要穩定糧食生產,又要切實抓好糧食節約,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加大愛糧節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居安思危、處豐思歉、惜糧如金、節糧成習的良好風尚,切實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通訊員 林學泉 文 梁湘
相關鏈接:青島市“關注糧食安全健康節約消費”倡議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確保糧食安全對于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和諧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連獲豐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穩步增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是作為13億多人口的大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結構性矛盾凸顯,糧食安全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過關。在糧食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環節中每年損失浪費的糧食,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青島市是糧食銷區城市,糧食供需缺口較大,關注糧食安全、愛惜節約糧食對我市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為此,在全市廣泛開展第39個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之際,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向全市發出如下倡議:
厲行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建設文明青島的基本要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有企業、飯店、餐廳以及廣大干部群眾,要科學合理配餐,認真落實節糧措施,避免計劃不周造成剩餐。大中小學校應教育培養學生養成節糧愛糧的良好習慣,在全市形成愛糧節糧新風尚。
種糧農戶要加強糧食收獲管理,做到顆粒歸倉,積極應用新型儲糧倉,實施科學儲糧,防霉防蟲防鼠,減少糧食產后損失,促進增效增收。各糧食倉儲企業和經營業戶,要積極改善糧食儲存、運輸條件,創新運用綠色儲糧技術,努力減少倉儲損失。糧食加工企業要積極引進加工新技術,推行適度加工,有效綜合利用原糧,減少加工浪費。
每一位糧食食用者,都要從我做起,勤儉持家,粗細搭配、均衡營養,做到“餐餐不剩、年年有余”。在外就餐,按人訂餐,主動打包帶回剩余飯菜。推廣節約糧食小竅門、小經驗,做到人人自覺節約每一粒糧食。
各有關單位、新聞媒體通過設置宣傳點、演講臺、發放宣傳資料和廣播、電視、報刊、短信、微信等媒體,廣泛宣傳節約糧食知識、措施,推廣科學使用糧油常識,營造愛糧節糧的濃厚氛圍。
一米一粟來之不易,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你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努力使關注糧食安全、倡導健康節約消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共創節約型家庭、節約型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