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26日消息 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近期上演緊急搶救,一2歲男孩誤吞硬幣,萬般無奈之下,袁勇副主任醫師急中生智,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巧用尿管將孩子卡喉硬幣取出。
2歲男孩誤吞硬幣嘔吐不止 下午一點多,安靜的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耳鼻喉科門診走廊突然一陣喧囂,導醫護士張彥引領著一隊懷抱孩子的家屬快步跑進7號診室。
“孩子誤吞一塊錢硬幣,卡住了!”在七號診室里,孩子的爸爸幾乎是焦急不安地訴說著病情。媽媽懷抱著孩子,坐在診查椅上,男孩不斷地嘔吐,吐在地上,吐在自己身上,緊跟其后的奶奶不斷擦拭著地上和孩子身上的嘔吐物。
誤吞的硬幣卡在了食管口處
從已拍過的X光片可以看到一圓型金屬影冠狀垂直于食管口處。這是典型的食管口異物。了解情況后得知孩子從兒科門診轉來,按照常規操作需要全麻下取出,但考慮孩子在誤吞硬幣之前剛剛吃了兩個桃子,6小時內無法進行全麻操作,只能干等。這意味著2歲的乳兒將面臨數小時的嘔吐和疼痛的煎熬。兒科接診醫生欒韶勇建議孩子一家到耳鼻喉科試試看。
急中生智 醫生想到了氣囊導尿管 這么小的孩子,怎么取?接診醫師孫靜一邊安撫著家屬緊張激動的情緒,一邊查看片子,詢問病史。下夜班,還在處理術后病人的袁勇副主任醫師得知情況后趕來,查看X片,提出用氣囊導尿管取異物的方法。就是將導尿管伸入食管,越過硬幣后給氣囊充氣,托住硬幣,然后拔出導尿管,將硬幣一起托帶出來。
醫生用的是左側的雙腔氣囊導尿管,末端扁平,充氣后膨脹
家屬迫不及待地表示同意。家屬的信任讓醫生們有了搏一搏的決心。但是這種方法有可能誘發病人嘔吐,剛剛吃過的桃子就可能成為誤吸的元兇。也可能刺激加重,食管口肌肉痙攣,更加不易取出。考慮到種種可能并發癥,醫護人員做好各項應對準備。大家忙開了:
門診護士胡文婷準備麻醉喉鏡、氣管插管、石蠟油、導尿管等等;
主治醫師劉勤松柔聲安撫孩子以及緊張的媽媽,引導他們在內窺鏡室坐好,使孩子不會因為恐懼難受亂動而影響操作;
袁勇副主任醫師快速自口腔插入尿管,孩子有些惡心煩躁,閉口咬牙,緊急中護士胡文婷用紗布裹住食指放在孩子牙齒之間防止咬住尿管。
這時袁勇副主任醫師判斷尿管深度到達并超過食管口,進入食管,接著打氣、抽出尿管,隨著一連串連貫的動作,尿管拔出來。
硬幣取出 家屬撲通跪地 沒有硬幣?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孩子的嘴上。“張嘴!吐!”袁勇說道。足足三秒鐘的安靜后,孩子低頭張口,吐出一枚硬幣。隨著這一枚硬幣的吐出,身后傳來撲通一聲,孩子的奶奶跪倒在地,滿含眼淚地說:“謝謝!謝謝!”
孩子爸爸一手拿著硬幣,一手緊緊地握著袁勇醫師的手,一個大男人泣不成聲:“謝謝謝謝!我一定要去做一面錦旗。好好謝謝救命恩人!”大人們感激不跌。
剛才還痛苦地不斷嘔吐的孩子,現在已經頑皮地站在診室的桌子上玩開了。看著孩子解除痛苦,剛剛忙碌緊張的醫護人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通訊員 劉芳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