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20日消息 日前,青島地鐵8號線“青滄區間”青島北站—滄口站區間隧道順利完成下穿運營中地鐵3號線。這是青島地鐵建設首次下穿運營地鐵,在省內也是首次。
3號線隧道三維掃描
線路施工輪廓線相距不足半米 青滄區間下穿3號線有小凈距、小角度、長距離的工程特點,在國內巖石地鐵隧道中極少遇到。8號線與3號線結構的垂直距離僅1.2米,8號線施工輪廓線距3號線僅0.4米,下穿段長度115米,具有施工風險極高、難度極大的特點。
3號線于2016年12月18日全線開通運營,運營時間為早6時至晚11時,客流量極大。另外,3號線建設時采用礦山法爆破開挖,在3號線隧道周圍已產生2米的爆破松動圈,圍巖穩定性變差,8號線隧道開挖施工中極易發生落石掉塊,沉降控制難度極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3號線沉降超標,危及行車安全,后果不堪設想。
懸臂掘進機
隧道專家+先進技術雙管齊下 為了確保施工方案可行,參建各方多次組織張明義、譚忠盛、孔恒等國內知名隧道專家進行方案評審,最終確定專項施工方案及管控措施。
為減少對3號線的擾動,下穿工程采用先進的懸臂掘進機替代傳統的爆破開挖。3號線允許的沉降控制值為5毫米,監測精度要求高,為實時掌握3號線沉降情況,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監測手段。測量機器人每15分鐘監測隧道變形情況,靜力水準儀每1.5分鐘監測道床沉降情況,振速儀實時監測振動情況,視頻監控實時查看列車運行情況。利用數據自動采集軟件、綜合預警管理系統、監測云平臺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確保發現異常情況能第一時間處理。
為做到“超前謀劃、提前預防”,工程使用先進的超前探孔成像設備,對作業面前方圍巖地質情況做到精準勘察,輔以超前地質雷達探測手段,多措并舉確保超前地質預報準確。預報結果及時報送相關單位,根據結果及時調整施工和設計方案,指導隧道安全施工。
為確保每項施工和技術措施在現場有效落實,參建各方相關責任人住到掌子面,這在國內是少有的;為了實現快速穿越,所有參建人員全年無休,24小時施工,安全、質量、進度管理始終保持高水平。
3號線沉降不過硬幣厚度 通過采取各種管理、施工、技術等措施,終于實現了將3號線沉降值控制在2毫米(約為一枚硬幣的厚度)以內的建設目標,順利完成穿越,創造了一項施工奇跡。
這次成功穿越,既消除了青島地鐵的一個重大風險源,為8號線順利推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也讓參建各方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同時,有助于我國巖石隧道小凈距下穿運營地鐵線路的施工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
通訊員 龍怡 記者 徐圓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