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昂9月9日消息 為保障全市就業創業政策落實落地,提升老百姓對人社政策的知曉度和獲得感,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實施就業創業政策“一本通”,將就業創業政策文件、實施細則、申領程序、經辦機構等全鏈條信息規整到一個板塊,讓百姓一目了然。同時,深化流程再造,簡化經辦程序,提升落實效率,對申領不方便、程序復雜等制約政策落地成效的因素,堅持“一次辦好”改革理念和目標,運用大數據思維,以信息手段為基礎,推行“四個優化”,著力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快捷度、滿意度。
推進政策聚合 完善政策體系
“十三五”以來,就業創業政策歷經多次調整,國家、省、市等不同層面均實施了一些針對性舉措,各項政策上下相互聯系、前后相互交叉,體系比較復雜,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層工作人員和辦事群眾查詢政策困難。青島從方便服務對象掌握、了解政策出發,抓了“兩個聚合”:一是政策聚合。對涉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創業補貼、社保補貼、穩崗返還、技術技能提升補貼、創業孵化補貼等10項政策全部納入一個文件中,統一規范經辦流程,打造全市就業創業政策“一本通”。二是文件整合。本著“能整合就整合、該作廢即作廢”的原則,對我市正在執行的就業創業操作性文件全面梳理,對分散在各文件中的規定進行整合,對不再執行或已被替代的及時廢除,著力構建簡潔清晰的政策體系。
完善實施細則 推進政策落地
注重收集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針對群眾反映的政策落實力度不夠、覆蓋范圍不大問題,細化完善實施細則,推出“六個完善”,提升政策落實質量。一是延長創業孵化扶持期限。對創業孵化基地(園區)享受3年獎補政策期滿后,根據新入駐企業戶數、孵化成功戶數、吸納就業總人數、培育上市戶數等孵化績效,再給予最長3年、每年最高150萬元補貼,對創業者“扶上馬、再送一程”。二是創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扶貧協作補貼制度。根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介紹扶貧協作地區貧困勞動力來青就業人數,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補貼,提升就業政策扶貧攻堅能力。三是創新畢業生小微企業就業補貼政策。提升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水平,在國家、省規定的社保補貼、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基礎上,創新設立就業補貼制度,在我市小微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每人每月400元就業補貼,最長36個月。四是擴大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范圍。對我市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在原補貼養老、醫療、失業三項保險基礎上,將生育、工傷兩項保險納入補貼范圍,同時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崗位補貼。五是提高困難企業穩崗返還標準。在對不裁員、少裁員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50%的基礎上,將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企業的穩崗返還標準提高到上年度6個月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六是實施技術技能提升補貼制度。將58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納入技術技能提升補貼范圍,對我市企業職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給予最高2000元補貼,推動高質量就業。
簡化經辦程序 提升落實效率
申領不方便、程序復雜仍然是制約政策落地成效的重要因素。對此,堅持“一次辦好”改革理念和目標,運用大數據思維,以信息手段為基礎,推行“四個優化”,著力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快捷度、滿意度。一是精減申領材料。按照“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思路,加強信息自動比對,最大限度方便辦事群眾。對各項就業創業政策申領過程中需提交的材料,凡是能夠通過市政務資源共享平臺核實的,一律予以取消。目前,市場監管部門的工商營業執照信息、民政部門的低保信息、公安部門的戶籍信息以及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掌握的就業、失業、社保、勞動合同、困難認定、職業資格證書等信息均已實現信息系統自動比對核實。一次性小微企業創業補貼、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業介紹、技術技能提升補貼、畢業生小微企業就業補貼等4項政策實現“零材料”受理。二是取消現場核實。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對各項就業創業政策需現場核實是否正常經營、是否在崗就業等情況,由人工比對變為信息化系統后臺靜默比對,既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也提高了審核效率和準確度,縮短了政策經辦時限。三是推進全市通辦。依托新改造的青島市就業“三化”(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信息系統和新開發的“青島人社·學歷匯畢業生學歷信息采集平臺”,各項就業創業政策均實現全市通辦、網絡經辦,申請人可通過青島就業網或到青島行政區域內任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現場申請,部分政策達到全程網上辦理、“不見面”審批。四是建立承諾信用制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均實行承諾制受理,申請人對申請材料及相關信息真實性承諾。與此同時,建立就業創業信用體系,與社會信用體系聯動,對不如實提供材料、填報信息,騙取、虛報、冒領就業創業資金等情況,記入信用記錄,實施聯合懲戒。通過以上措施,保障各項就業創業政策20個工作日內落實到位。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