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8月22日消息 激情狂歡,全民“嗨啤”。盡管已是夏去秋至,啤酒節的狂歡也步入了下半場,接近尾聲,但游客們的熱情仍舊不減,伴隨著夜幕降臨,人們紛紛涌入啤酒節嶗山會場,在啤酒花園開懷暢飲。
而在這全民狂歡的盛宴背后,有一群年輕的身影默默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或為游客們指引道路,或用文字和影像記錄下節慶的美好時光,亦或是上傳下達,保障啤酒節的順利開展……他們就是啤酒節的志愿者們。待人潮褪去,志愿者們才披星戴月踏上回家的路,卸下一天的疲憊,他們默默堅守、辛勤付出的身影,成為了啤酒花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啤酒節初體驗:難忘全民狂歡氛圍
就讀于云南財經大學應用統計學專業的王小童,是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可他卻從未參與過青島國際啤酒節,近一個月以來,在啤酒節嶗山會場的志愿者工作,讓他第一次接觸并深入了解到了這場享譽世界的節慶狂歡。
志愿者王小童
為了充實假期生活,暑期剛開始,王小童就輾轉向親友打聽志愿者的招募信息,最終如愿成為了啤酒節嶗山會場的一名志愿者。在啤酒節指揮部宣傳處工作的近一個月,王小童每日跟隨記者采訪、輔助寫稿,并承擔記者與場地負責人的對接等工作。
“一開始很不適應,因為我的專業與工作內容并不相關,感覺有些吃力。”王小童介紹,由于啤酒節晚上開場,他每天上午11上班,最晚在晚上23點下班,有時工作長達12個小時。幾乎每日都要到啤酒花園中搜集新聞線索,王小童見證了這近一個月的全民狂歡。“一進入場地,我就能感受到一種熱烈的氣氛。”王小童笑著對記者說。
每天20:30觀眾齊唱《我和我的祖國》是啤酒節嶗山會場最大的亮點,這也是王小童志愿者工作中最難忘的經歷。在一次宣傳視頻的拍攝過程中,觀眾需要手持小國旗道具并合唱。一開始,王小童有些擔心,“本來以為拍這種鏡頭,讓群眾配合是很有困難的,沒想到道具分發如此順利,有人甚至站在凳子上跟著音樂搖擺身體。”王小童說,在這樣的激情狂歡中,大家把愛國情懷不加掩飾地熱烈表現了出來,齊聲的合唱讓人振奮,有些游客在唱歌時已是熱淚盈眶,這樣的場景非常讓人感動。
二度參節:工作12小時與夜幕相擁
與王小童不同,來自青島大學國際關系專業的研究生周洪林已經是第二次擔任啤酒節的志愿者了。雖然從前也來過啤酒節,但與作為游客的體驗不同,作志愿者的工作,還是讓他感到新奇和興奮。
“今年對所有的流程已經比較熟悉了,第一年來的時候什么都不懂,現在也算是信手拈來。”周洪林說。被問及為何想再次擔任志愿者時,周洪林坦言是因為對啤酒節產生了感情。比起第一次,他多了一份熟悉,也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嶗山啤酒城的變化。“今年啤酒節不收門票,啤酒城也從原來的大篷變成了啤酒花園,能看出啤酒節嶗山會場在不斷與時俱進,追求創新與改變。”周洪林說。
從去年負責組織志愿者到今年參與會議籌備,聯系各個單位、發放瓶裝水、餐票管理以及接待投訴,周洪林從每天早上從11點一直要工作到晚上開完晚例會,一天要工作將近12個小時,節奏非常緊張。雖然有時也會感到疲憊,但是周洪林每到晚上看到游客燦爛的笑容,藝術巡游等各種演藝活動順利進行以及啤酒城內絢爛的燈光,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志愿者周洪林)
“正如啤酒節的口號——青島與世界干杯,啤酒節是一個國際化的節慶,能夠參與其中,我覺得十分驕傲并充滿了榮譽感。”周洪林說。
今年,啤酒節嶗山會場通過對啤酒花園的改造以及多重惠民親民的活動,造就了一場全新的啤酒盛宴,本屆啤酒節的客流量大幅提升,游客的體驗再度升級
而在這背后,不畏艱辛、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們用辛勤勞動詮釋青春奉獻底色,為啤酒節的全城歡動增添靚麗色彩。
通訊員 孫驥 齊環 孫琳 記者 王君莉 實習生 劉之越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