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4月19日消息 70歲的市民趙先生(化名)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塞”等病史20余年,年輕時曾有20余年的吸煙史。今年3月底,趙先生因反復咳嗽一個多月來到市立醫院西院區呼吸內科就診。
老人稱感冒一個多月了,他反復咳少量黃白色粘痰,痰里常常帶血,自行服用多種止咳藥、感冒藥,癥狀持續不緩解。入院前一周,老人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痰血增加;并開始出現畏寒、發熱,全身酸軟無力,體溫波動在38℃上下,夜間咳嗽明顯,不能平臥,影響正常睡眠才來院就診。
入院后為患者進行肺CT檢查,結果顯示“右肺中葉中心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壞死空洞形成,縱隔淋巴結轉移”。為明確病理,醫生完善各種檢查后及時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鏡下見“右肺中葉開口處占位性病變,已完全阻塞管腔”。取活檢病理提示“肺鱗癌”。診斷為肺鱗癌晚期,已無手術指征。隨后轉入市立醫院西院區腫瘤一科繼續治療。
肺癌是呼吸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達到一定的惡性程度后就會隨著血液向其他器官擴散轉移。肺癌腦轉移是其中對人體危險最大、癥狀最嚴重的一種。 目前,我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圍內較高,并且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較低。如何才能預防腦轉移的發生,成為患者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
呼吸內科病區主任蘭淑娟提醒市民,早期肺癌幾乎無癥狀,建議有10年以上吸煙者每年查一次肺CT,以早期篩查肺癌。若出現頑固刺激性咳嗽或者痰中帶血,要警惕肺癌,及時就診。
被診斷出患有肺癌的患者如何進行早治療。目前早期肺癌的治療手段較多,如果早期肺癌有手術指征的首選手術切除,必要時術后輔助放療或者化療。晚期肺癌可以根據不同病理類型給予放療或者化療,還可以根據基因突變情況予以靶向藥物治療,是利用其特異性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生活中,通過避免吸煙和吸二手煙,同時遠離空氣污染、放射物輻射等,來減少患上肺癌的可能。同時,注意飲食調節,多吃谷物和各種十字花科綠葉以及番茄,有預防肺癌的作用。另外,健康的心態也有助于肺癌防治,情緒可以致癌也可以防癌,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患癌的概率會下降很多。
2019年4月15-21日是第25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周主題是“科學抗癌,預防先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癌癥的發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癌癥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盡早關注癌癥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通訊員 謝小真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