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18日,四年級語文老師邵靈月邀請了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以下簡稱文新學院)研究生會成員們來到格蘭德小學,分別在四年級二班及四年級五班開展了國學公益小課堂活動。此次國學公益小課堂活動以品味儒家文化、感悟國學經典為宗旨,向同學們講述齊魯文化名人故事、孔孟之道、宋明理學等經典國學知識,傳播豐富的齊魯文化和山海文化。
在四年級二班的“儒家文化”小課堂中,主講老師牛慧慧首先展示了一張由動畫人物施展動作,從而擺成“仁義禮智信”五個字的圖片,考查大家是否能準確猜出,吸引了同學們的濃厚興趣。在一片歡笑聲中,儒家經典人物以及論語精選名句的講解就正式拉開了序幕。在談到“知之為知之”這句論語名句時,牛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大家心目中,孔子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那么如果孔子遇到了難題,他會怎么辦呢?”針對這一問題,同學們發表了不同的見解,之后在《兩小兒辯日》文章學習這一環節中,同學們踴躍參與地同時,也學習到了孔子的謙卑好學精神。最后,牛老師以時間為軸,向同學們展示了儒學由孔孟之道、宋明理學,再到清代樸學的發展脈絡。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對儒家文化的發展概況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四年級五班的課程開講之前,主講老師彭飛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了齊魯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山東作為“齊魯文化之邦”是中國古代文化發源地之一,并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知道的齊魯文化名人,充分調動大家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課程正式開始,彭老師先從“萬世師表”孔子入手,介紹了孔子的名字由來和主要思想,讓同學們對孔子的印象更為直觀形象,并借《論語》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一句向大家傳遞了孔子謙虛求學、誠實做人的態度。隨后,彭老師又介紹了故鄉在今山東臨沂的諸葛亮,并通過動畫視頻的形式向大家講述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同學們在欣賞劉備等人求賢若渴的精神的同時也領悟到諸葛亮的慧眼識君、審時度勢。隨后,彭老師為大家展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圖片,在一片贊嘆聲中引出了今天的第三位齊魯文化名人――“書圣”王羲之,并請同學們分享與之相關的小故事。作家莫言是本次課堂介紹的最后一位齊魯文化名人,彭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莫言的主要作品,并鼓勵大家多多閱讀、勤于下筆,學會激發自己的創造想象力。課程接近尾聲,彭老師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知道的齊魯文化名人故事,大家反應熱烈,積極舉手講述自己喜歡的名人故事,氣氛活躍,課堂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
據悉,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國學公益課堂活動是文新學院品牌志愿服務活動,近兩年不斷進入青島市各大中小學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同學們徜徉國學知識的海洋,提高同學們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中小學生樹立榜樣、奮發圖強,在實踐中自覺學習文化名人的寶貴精神,以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編輯: 劉青]